您好,请 登录注册

崔健给了我们那些颜色看看?

2006-2-14 8:41  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金兆钧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评价崔健向来是一个难事,评价他的作品就更是一个难事。


  第一次,用个DVD机听《给你一点颜色看看》,音响一塌糊涂,于是打住。


  第二次,用我的电脑听,音响说得过去。首先感受着他的歌词,然后读并琢磨他的歌词。






 

  第三次,用我的音响听,注意力主要在音乐上,听出了一大堆差点的音响上听不出的细节。


  第四次,不集中精力去听,听那些在吸引我,结果没有逃离。


  和崔健谈话,我的话多了,崔健不满意,说变成了他在采访我。但他告诉我似乎矛盾的两点意见:第一,你写我的音乐应当听了就写,就写你的直觉。第二,你只听了三四遍不行,我自己听了快一百遍了。


  一开始的宣传把崔健的作品定义为三种颜色,即所谓红、黄、蓝,也意味着作品风格上的三个方面。


  所以,虽然音乐无法用文字描述和评价,还是可以从此开始:崔健给了我们哪些颜色看看?


  《城市船夫》:


  船夫现在与船和船夫有关,就是与城市无关,崔健何以以此打头?他的回答是:这首歌一定要放进去,但是发现在任何位置都不合适,只有放在第一首了。


  但“老子要你回头”这句现成的话似乎吻合着崔健一向的精神。我在故我在!


  非常东方民间的东西以非常西方的东西表现,这或许是一代人的写照,或许是一代人的悲哀。但是现在的生活比起1980年代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不过当年的西服改成休闲服了,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大伙的动静仍然茫然、愤然并轰轰然。呐喊的意思还在,只是呐喊的底气不在。因此,我想崔健唱响的船工号子不会像当年“一无所有”那么一呼百应。


  《蓝色骨头》:


  这一首是解读整张专辑的钥匙,或者说是焦点,因为崔健完整地交代了他的三种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人的心、身体和智慧。如今这三个颜色统统被泥土盖了起来,就象眼前这个社会的大酱缸。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人们厌倦了红色,周围黄色的肉体已经把灵魂埋没。只有扭曲一下我自己抬头看看上面,原来是少有的一片蓝蓝的天空。红色已经把鲜血污染了,真不知血核心哪个是热的。阳光和灯光同时照着我的身体,要么我选择孤独要么我选择堕落。蓝色的天空给我了无限的理性,看起来却像是忍受,只有无限的感觉才能给我无穷的力量。爸爸,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因为我的骨头也是蓝的。”


  显然,在崔健的态度中,红色代表了政治,也代表了人的自在(心),而黄色则代表了人的本能(身体),蓝色则是人超越后的存在(智慧)。按照这首歌的逻辑,崔健指斥这三种东西都已经被泥土掩盖,或说陷入了“酱缸”。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自在的东西被污染了,本能的东西不是孤独(异化、变态?)就是堕落了。但只有智慧还在,因为“我的骨头也是蓝的。”


  我自己以为崔健本身的创作正好也经过了这三个阶段。在《一无所有》到《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第一个阶段,崔健处在自在但尚未自觉的阶段,他只是发出直接的呐喊。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最容易和当代人沟通,因为,那正是人们缺乏黄色和蓝色的时代,是一下子面对着“变化快”的世界而发现自己确实“一无所有”的时代。崔健是有感而发,人们是有感共鸣。而从《解决》开始,崔健的作品越来越多地涉及性,实际上是要解决“黄色”的问题,要解决内在于人们内心的焦虑、压抑和变态。此后的一个阶段,崔健延缓了创作,也基本上改变了创作方式,转入“家庭制作”,也就是更多地运用电子音乐手段。实质上在追求蓝色的过程中,他需要充分的内省,也需要更多的理性,而很多理性的、升华的层面都不再是激情迸发的即兴表演能够完成,它要求足够的平衡和技术处理。假如认真地在好音响上听崔健的这张专辑,会听出大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表明了崔健很多美学意义上的追求。


  因此,我感受中的红黄蓝实际上是崔健生命与创作的三个阶段,即自在、本能和超越,而所谓超越并非否定了过去,恰恰相反,这种超越是对过去更高层次上的包容。这才能解释这张专辑中各个作品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一共三首,内容前后相连,分别表现初恋、恋爱和反省,当然绝不仅是言情,崔健用小城故事暗示了一个纯真时代的曾经存在,然后用一个系列表明对“饭馆里叮当当,马路上轰隆隆。进了门黑乎乎,闭上眼空荡荡”的世情的揭露,最后则回到他一贯的尖刻:“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找不到自己。身体得到了自由,灵魂还是在监狱。”所以,聆听这三首歌,不必深究。但是,说唱背后的动听旋律也会暗示了崔健对各种复杂情绪的平衡。这才是最有意思的。


  《红先生》:


  红先生一首在意念上没有太新的东西,我倒由此想到了崔健作品中一贯的“走”的意念:“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东走到西。”“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一边走,一边想,雪山和草地。一边走,一边唱 领袖毛主席。”“多少次这样不停地走,可多少次这样一天到头。”近20年了,崔健一直是一个行者。他也确实做到了从南走到北,却不让你知道他是谁。


  《网络处男》:


  这是一首混合了调侃和批判的作品。我说不清这是崔健对网络世界在表态还是依然对生活在表态。但是如今的网络与生活有多大的距离吗?人间的真实生活就一定不够虚拟吗?老实讲,就我看来,网络有时候比现实真实多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崔健引用了按摩小姐对“男人”的批判:“是你们男人承受不了生活的现实了。”“你们男人不光太坏还太癞了。”何等尖刻!何等真实。


  《农村包围城市》:


  我宁愿把这首作品看成是崔健第一阶段的作品。作品中充满了对都市人刻薄又入木三分的批判,痛快淋漓:“再说了,你们的前几代也都是我们农村的。现在你们一转脸儿变成贵族了。这些年你们到底干了些什么?各种各样运动都是你们弄出来的。”“有知识和有良心是两码事儿,没有良心有知识又有啥用啊。你们敢说你们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的吗?写的每个字儿都是用了心的吗?”听到这我自己都不自在!但他说的骂的确实是真的。


  《舞过三八线》:


  这是一首特殊的作品。动机让我想起了:“Say you, say me。”是这首专辑内旋律感最强,也最好听的一首。歌词简约到了不能再简约的地步,却隐藏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北韩和南韩还处于分裂状态,祖籍汉城的崔健不能不有所感触,也不能不有所动情,“雪天、雪地、雪花”和“蓝天、草地、野花”这一系列意象的堆积中我以为蕴藏着深深的情愫。这在崔健作品中不多见,只有《出走》的意境大略相近。


  《超越那一天》:


  我想这首作品同样表现了一种深沉也包括了惶惑和不安的情感,崔健的话题涉及到出走在外的“妹妹”,对于未来这一代如何相处提出了他真实的疑问。这种疑问涉及到历史的深层,涉及到母亲的耻辱,涉及到母亲的尊严,当然,更涉及到“我”如何处理“爱”与“恨”,涉及到“我”如何等待那一天。在这里,崔健的历史责任感和生存责任感依然如同当年。


  以上说的大多是从歌词内容引发的感想。但必须提到的是:面对这张专辑,其实首先征服我的还是听觉。在音乐上,除了部分作品崔健恢复了一些早年旋律化较强的写法,相当部分他采用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就是为了他的表达依然大量地使用说唱,但他把旋律交给了乐队部分,好几首作品都是这样,在强烈的节奏和崔健的说唱中,乐队奏着十分动听和富有含义的音乐,从而与演唱、节奏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复合效应,听觉上大大丰富,戏剧性的成分和对比性的成分也大大加强,用句不恰当的话说就是增强了作品的交响性和戏剧性。这是这张专辑音乐上最大的特点。


  最后,专辑的录制我认为也到达了相当的水准。中国摇滚乐的录制一向是个问题,当然,其中既有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有乐手和录音师美学观念上的问题,但,音乐毕竟是听觉的,因此,从编曲开始到录制、混音必然要求技术上的过关。历史上不乏低等录音的伟大作品,但那不是后人效仿的理由。崔健自己在不同场合曾经强调“精神”而否定技术的作用,但也曾经强调过技术对于音乐表达的重要性。但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技术一向是他音乐的坚固基础。对于这一张“家庭制作”的唱片来说,我认为已经达到了艺术和技术很好的统一。没有音乐上的精心设计和处理,我想任何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也不免受到损害。


  崔健这张专辑也许不会大红大紫,或许一些老歌迷们会有些失望,或许一些歌迷会强调崔健老了,甚至有些人已经说崔健俗了。这可能都是对的,因为“这世界变化快。”


相关链接: 出走 崔健 DV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PcxROcjG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