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并不孤独的行走
父与子之间是世仇,他是一个不被儿子接受的父亲,即使在儿子重病时刻仍不想见他。他看到儿子的做给电视台的节目,想给儿子做一点事情,于是他走进儿子呆了半年的中国云南,寻找那个艺人。
艺人却因为别人说他私生子的问题伤人进了监狱,别人劝阻这个千里而来的父亲,希望他能换个艺人,但是当父亲知道儿子是绝症后,他拒绝了别人的建议,他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儿子完成那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所以,他毅然的拒绝,所以他在摄像机中低声抽泣,所以他在举起求助的锦旗后泣不成声。
眼泪,是能感动人的,但是那种最真实的感情同样是能感动人的,所以那个贪图小利的业余导游将钱还给了这个父亲。但是真情,同让让另一个父亲无法开口发声,抽泣,也是因为儿子。
剧情的高潮,应该从此走向高潮。
为了儿子从日本走来的父亲,为了另一位父亲走进了那个石头村。因为他深切的感受到这个父亲哭述出来的,是他自己却不曾具有的勇敢和幸福吧。
他从村子里带走了孩子,但是孩子却偷偷跑掉。他寻找,追逐,那一刻,让他想起自己和儿子就是这样的不停的追逐,但是他只能在后面追逐,即使追上了,也是无法沟通的尴尬和儿子的排斥,就像他追上了样样却因为语言无法和他沟通一样。他抱着沉睡的孩子思考着是否曾经这样亲密的抱过自己的孩子,或是被自己的孩子这样抱过,过去让他无曾想起,因为现实的隔阂是无法跳跃的。尽管他试图努力,但是他还是揣摩不到儿子心中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子,就像怀中这个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一样,但是那个夜晚的他还是再思考儿媳传递的儿子的那句多年来都没有过的感谢是否是真实的,儿子的感谢,让他知道尊重才能获得尊重,同样儿子也在通过妻子告诉父亲:戏,已经不重要。同时儿子也知道了,表达真正的想法才是重要的。父与子的拥抱与被拥是否也意味着父与儿不可割裂的关系和情感触角呢?
父亲为儿子做点事情的愿望没有改变,但是他知道孩子是否愿意是他自己的自由,虽然在村子里就曾问过,虽然孩子已经带了出来,但是孩子的出逃让他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所以他尊重了孩子不愿见父亲的意愿。他问孩子的未来怎样,村支书说的很有深意:儿子总是会和老子相认的。是否意味着他和他儿子的轨迹呢?
路上,儿媳 的电话打破他所有的希望——儿子已经逝去,但是他同样获得儿子的原谅,儿子的信中说出:面具下的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才会在那偏远的地方孤寂的生活;某一个唱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要摘下面具交流,想用真面具和父亲交流。
听到这段话的时候,儿子已经远去,只留下一个父亲面对雪山孤寂悲伤的深深的剪影。在这个剪影下,我深切感受到了那个父亲的孤寂和心灵的苍凉。
后面,就是去监狱见另外一个父亲,这是两个父亲的对话。对于这个身在监狱的父亲对儿子的邀请,他接受了,并说儿子会高兴的,或许吧,假如真的有什么在天之灵的话,看到这里儿子是会欣慰的,应该吧。
在这部电影里面,高苍健先生的表演是无可挑剔的,孤寂的感情在他沧桑的面孔上悄然的流露甚至是在空气中肆意的绽放,同样坚毅的又有点让人真的相信他那颗脆弱的父亲的心的坚定,一个不善于交流的父亲在他饰演下是那样的生动又贴切而不失沉稳。
但是我还是发现了这部电影的硬伤,就是那给父亲的录相带,按照电影中的说法那是在电视台播放的儿子的作品,但是我们后面可以看出某一个唱段已经不重要,包括儿子自己也承认对于那个艺人他也只是恭维的表达,像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一个研究人员的手中,而且是交给电视台播放用的录相带正常吗?答案是否定的!除非这里是导演的故意安排,用以显示或表露面具的一种伏笔,都则我不敢恭维导演的高明了。
但是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我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不知道导演为什么在剧中加了这样多的监狱劳改的口号及队列镜头,是为了什么需要吗?依我拙见艺术并不需要。
故事,讲完了。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