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独自等待》票房300万

2006-1-24 13:46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文伯/文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和其他年轻导演相比,伍士贤的《独自等待》流露出更多商业气息,在国产小成本影片中简直称得上独树一帜。尽管影片最终票房仍然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对商业题材的介入和尝试或许有许多值得关注之处。本报记者采访了导演伍仕贤,比较独特的求学经历和海外生活的背景也使他对于在中国从事导演工作有着一番自己的见解。


在中国导演的自由度比较大


  新京报:从你进入影视圈到第一部作品上映,有多长时间?


  伍仕贤:我真正踏入影视圈应该是从1997年离开电影学院算起,到《独自等待》上映前后隔了8年时间。


  这中间,拍过广告和MV,拍过一部短片《车四十四》在国际上拿了几个奖,本来王家卫2002年找我拍的《流星农场》应该是我第一部故事长片,但是因为剧本和演员没有落实,只拍了个预告片,不过前后几年一直在写一些剧本。


  新京报:我知道你曾经在美国学习电影,为什么学了一半跑到北京电影学院读导演系了?


  伍仕贤:当时是一种好奇心和说不清的冲动。其实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本来是想过来看看国内教电影的方式。本身我在台湾出生,念完小学才去的美国,所以语言不是障碍。中国电影环境虽然还不如美国,但在中国我感觉导演拍电影的自由度比较大。在审查制度允许的情况下,我爱怎么拍就怎么拍,自己说了算。在美国除了斯皮尔伯格之类的大牌导演,一般都得听制片厂里的高层。当然这不是说我以后不会去美国拍片,但应该说我事业的目标更接近李安导演那样的———哪儿有好题材就去哪儿拍———他是个真正无国界的导演。


  新京报:国内熟悉你的人都是通过电影短片《车四十四》,这之后又等了三年才拍摄长片?


  伍仕贤:很多人觉得你有个好剧本,想拍就拍了,错!除非你是李嘉诚的儿子。


  《车四十四》在海外的成功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来自美国和欧洲片方的合作邀请,也有不少独立制片人联系我拍电影,但是他们要求我拍的无一例外都是《车四十四》那一类的电影,暴力的,反映社会问题的,思想“深刻”的,可是那个时候我最想拍的是《独自等待》。


  独自等待》的融资一度让我绝望


  新京报:听上去《独自等待》已经筹备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伍仕贤:真正让我萌发创作这样一部电影的冲动是从1998年开始的,我觉得国内看不到讲述年轻人生活的电影,那时自己也年轻,就想写一个跟爱情有关的故事。


  1999年为了写这个剧本我开始满世界找钱,从香港找到美国找到法国找到韩国,但最后都黄了,中途我一度绝望,就去拍了《车四十四》,拍完后又继续找,直到2003年底终于在国内找到投资,2004年拍完。


  新京报:《独自等待》在国内上映的票房不甚理想,但是观众的口碑普遍不错,你觉得有哪些值得总结的地方?


  伍仕贤:综合分析,我觉得有发行公司宣传推广的问题,有我自己的经验问题,也有档期和运气的成分。不过许多圈内懂行的人还是觉得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衡量一部影片的成败,不能只看院线票房成绩,其一,通过国内院线发行、音像发行和电影频道的版权,我的投资方已经基本回本了;其二,据中央台报道《独自等待》前几个月的DVD销量排名第一;其三,一部独立影片可以进入主流院线发行,获得国内大学生电影节的奖和金鸡奖最佳电影的提名,已经是最大的肯定了!


  在哪里搞创作都不容易


  新京报:你对目前国内的电影创作环境满意吗?


  伍仕贤:在哪里搞创作都有不容易的地方,但我觉得国内的创作环境还是很不错的。问题在于各个环节上还都不够专业,题材的选择不够多样化,盗版满天飞,现在又有了更可怕的网络下载……不过这些问题我相信都正在慢慢解决,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是很有前途!


  新京报:《独自等待》之后,下一部准备拍摄什么类型的电影?目前有没有具体的计划?


  伍仕贤:我从不考虑“商业”或者“艺术”之类的问题。


  对我来说一部电影只有好看和不好看之分。我开始写剧本的时候不愿意考虑那么多。电影本身是一种具有商业行为的艺术品,每一部电影在发行和宣传的运作过程都不一样,比较“艺术”的电影有自己的一套宣传发行方案,“商业”元素较强的电影又有另外一套方案。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