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那希望只是虚妄
她在片场非常笃定,嘴巴甜,有主见,甚至还对剧本做了一点修改,而据编剧说,改动甚至更精彩了。而制片人也对她非常支持,一再交代工作人员,不要干涉她的工作,尽量依照她的想法来进行。她拍摄的素材多了点,超过一个30分钟的短片所需,增加了拍摄的成本,他们也大度地说,希望给她锻炼的机会。越看,越怕,越替她捏一把汗。
她要上学,人家就给她上,不管她成绩是不是达标;她要学编导,人家就让她学,不论她是不是有那点天赋,大家都抱着三分试验的心。人人都把自己当作一朵童话里的许愿花,看看随手撕几片花瓣,让一个比平凡还要低一点的女孩实现自己的愿望,会有什么结果。他们一律给她开绿灯,始终对她微微笑,那么大度,谦和,有礼貌。这里面有种不妥当、不寻常、近乎妖异的地方———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 真人秀。大家全都没有当真。
当然,编导也不过是三百六十五行中之一行,和任何一个行当一样,不见得需要人人都是天才,有点兴趣,加上专业训练,遇到合适的机会,获得一点经验,再熬上个三年五年,谁都能差不离。但当上了编导的魏敏芝,给人的感觉,却犹如走上了没有回头路的钢丝绳。
不怕不给人希望,也不怕给了人希望之后,又再次夺回,最怕的是,把希望交给了没能力延续这希望的人,这种希望,是把热爱音乐的哑巴硬生生推上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交响乐队起了个头,大家静静等着他往下唱;这种希望,是给没有立足本钱的少年见识上海滩的繁华,让他再也不甘回到乡村。这种希望,实现了,比不实现还要糟。何况,给这希望的人,除了一点好奇和一点姿态外,也并非全无计算。魏敏芝的制片人就并不讳言自己的初衷:“其实,有时候观众不管电视剧的质量如何,他们先看的是导演或者演员。有很多人应该对魏敏芝拍的东西感兴趣的。”
只是,人们对“谋女郎”的那点余热过去之后呢?“谋女郎”的作品大白于天下之后呢?人为的奇迹,在任何一个地方,都难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