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风光无限小片仓库雪藏
随着《
国产大片创下了令人骄傲的票房成绩,请回了多年不进电影院的观众,给国产电影带来了一片生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投资商和发行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拥有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的大片上,于是资金、人才、档期、包装造势等紧缺资源高度集中。导致大片在投资、拍摄、发行、放映等环节一路“绿灯”,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小片”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商业价值,只能在片库里雪藏。即使能上映,也要给进口大片和国产大片让路。让来让去,电影拍完两三年、拿了大奖两三个,却还没上映。
去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
言及此,第六代导演张扬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大片风光,没有其他类型影片的生存空间,这只能算是电影市场的一种虚假繁荣,也是对创作人员的精力和资金的一种浪费。最近主演了小成本影片《
一些业内人士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以中国目前的国力,短时间内动辄耗资几千万美元的豪华电影只能是少数。环顾周边,像伊朗、韩国等亚洲国家已经不约而同地将本土化的低成本电影作为民族电影的发展目标,采用民族化的叙事方式和文化内核拉住本国观众,又以鲜明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风格吸引了国外观众。
“韩流”劲袭,是近年来电影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个与我们相邻的国度,在短短5年之内就让自己的影视产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韩国电影的多元化。在韩国,很多电影导演都不是科班出身,虽然背景不同,但韩国导演却非常懂得扬长避短,把握住自己的优势,拍出不同风格的电影。韩国电影的发展是商业片和娱乐片带动起来的,而这些片子大多是小成本制作。
现就读哈工大的韩国留学生金在贤对记者说:“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模式与其学习美国的好莱坞模式,不如学习韩国模式。因为好莱坞模式就是拥有巨大的电影制作能力、发行能力和融资能力,它是一个庞大的电影帝国,势力遍及全球。而韩国模式是政府为主导,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发起一个产业基金,最终促成这个产业。韩国按照产业化的方法把电影产业需要的所有环节容纳在一个整体的规划当中,由政府来推进,全社会来努力,国家、包括外国的资金融入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产业化。因此,韩国模式似乎是中国电影更容易做到的方式。”
据介绍,截至本月3日,张艺谋低成本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