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许鞍华展示“男人”魅力

2006-1-8 9:41  来源:大连晚报 作者:张明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月5日,由周润发、斯琴高娃、赵薇主演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白天没什么戏,赵薇已于上午离开鞍山。记者苦苦等待并多方打探消息,下午才知道剧组已在鞍山科技大学搭了外景,并准备当天下午4时开始在那里的一个食堂拍戏。
     记者立刻打车前往。记者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是学生公寓,有食堂,但没有丝毫要拍戏的样子。再打听,说是教学区也有食堂,又赶奔那里,但偌大的校园,两个食堂找遍了,剧组的人一个也没见着。一位好心的食堂服务员告诉记者,可能是在食品学院那边。于是,记者又往回走了两站地,下午4时30分,终于在食品学院那边看到了中国邮政的车,还有拉着发电机的卡车,就这儿了!
      姨妈家怎么搬这儿了?
     原来,这里是一个闲置的食堂,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剧组在食堂里又搭了间小房子。说是房子,其实只有三堵墙,有一面是空的。剧务们正在调试灯光,几盏大灯烤在密度板上,散发出刺鼻的胶水味,不一会儿就呛得人咳嗽起来。
     记者从没墙的那一面往屋子里看,只见屋子十分简陋而破旧,墙壁是灰色的,床上放着简单的被褥,生着个铁炉子,门旁放着一大堆白菜和大葱,还挂着一串大蒜,一串红辣椒,老式衣柜上面的摆设也极其陈旧,电视机是黑壳的,荧光屏不是纯平的。这不是姨妈家吗?不是在一座住宅楼的4楼吗?怎么搬这儿了?记者偷偷问一位剧务,他只说了句“拍摄需要”就什么也不肯说了。
     现场没有别的记者,也没有一个围观的学生。记者的行踪引起了两名拿对讲机的年轻人的注意,记者自称是学生,好奇,跑来看看,他们也就没说什么。
      许鞍华手电筒下说戏
     当天下午5时,天色已经全黑。几辆面包车来到食堂外,又稀里哗啦进来许多人。为首一位,戴眼镜,一寸多长的头发染成红色,看上去有些像男人,几名剧务都过来跟她打招呼,此人就是导演许鞍华了。
     许鞍华来到一张桌子前坐定,有人拿过一只手电筒来,照着桌面上一张纸,几位操北京口音的男子围拢过来,众人开始争论起问题来。远远听去,无非是机位怎么摆等。记者走近些,隐约听到,原来是研究次日的戏怎么拍,好像是要到一个市场上,拍些卖菜卖鱼的镜头。
     手电筒光前的许鞍华,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嘴里还嚼着口香糖之类的东西,她操南方口音,就像香港人说普通话那样,但还听得真切。记者将相机的镜头从羽绒服的前襟间探出来,偷偷按下了快门。啊,镜头里的许鞍华,像极了她曾拍过的鬼片中的人物。
      小男孩床上听指挥
     又过了些时候,一切准备妥当。许鞍华走进那间小屋里,指挥起拍摄来。小屋里安放了轨道,摄影机就在那弧形轨道上滑来滑去。许鞍华又撤出身来,在监视器前看效果。走了两遍戏,镜头里是暗的,原来这是场夜戏。而镜头正中,便是床上,床上躺着的不是姨妈,也不是姨妈的女儿、丈夫,而是一个叫“宽宽”的小男孩。“宽宽”眉眼还算清秀,并有几分忧郁,是那种吃过苦,没怎么受过娇惯的孩子。
     众人已经静下来,许鞍华大声喊道:“头往镜头这边转一点,让我看到你的眼睛!因为这就是没睡着的感觉。”镜头里,“宽宽”在调整着自己的头和眼睛,眼神清澈而忧郁。
     记者在拍摄现场始终没有看到斯琴高娃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她的“丈夫”陈逸恒,就是在多部周梅森的反腐剧中演干部的那位,演男人戏堪称一绝。原来,当晚只拍小男孩“宽宽”的几个镜头。
      为啥在鞍山拍戏?
     一位香港导演的戏,为啥偏偏选在了鞍山拍?原来,许鞍华是鞍山人。于是,就不能不说说许鞍华了。
     内地观众对许鞍华的印象,恐怕只有《男人四十》那部电影,许鞍华是导演和监制,主演是张学友和梅艳芳。而在此之前,许鞍华已经执导过许多部电影了,作为《男人四十》的姊妹篇中“姐姐”的《女人四十》,说的是中年女人的情感故事,有人说这就是许鞍华本人的感情遭遇。该片拍摄于1995年,拿过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4项香港电影金像奖。
     许鞍华1947年出生于辽宁鞍山,5岁时到香港,1972年香港大学毕业,得硕士学位,主修英文及比较文学。之后在英国进修电影。1975年回港后曾为胡金铨的助手。1979年拍摄了自己第一部电影作品《疯劫》,那是一部灵异恐怖片,后来成为一种类型,被许多导演效仿。
      许鞍华的魅力是什么
     在片场上看许鞍华,不仅谈不上美丽,而且很中性,毕竟也是近60岁的人了。但她却很有风度,很有吸引力,这恐怕又不仅仅是因为自信。她曾与徐克一起,被并称为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的代表,而且她本人被认为是世界十大有影响的女导演之一。许鞍华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也许是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吧。据说许鞍华至今未婚,而她自称对男人“很花心”,看她拍的《男人四十》,那里对男人的情感生活表现出一种赞赏、无奈又同情的态度,确实是很到位、很深入的理解。记得前几年在一篇《南方周末》的访谈中,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格太完美的人拍不出好电影。”意味深长,发人深思。这是否也就是她自己对电影、对人性的理解呢?
     而记者这一整天,东打听西拼凑,也终于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剧情拼凑圆了:周润发是个游手好闲的骗子,遇到了从东北来到上海准备寻找新的爱情的姨妈斯琴高娃,就想从她身上捞一票,后来,周又为姨妈的真情所感动,想假戏真唱了。但这个结局可能要泡汤,变得很“悲剧”,据说原因是周润发不肯到鞍山来拍最后几个镜头,也就是说他不想来真的了。那么赵薇的戏是怎么回事呢?赵薇作为姨妈的女儿,被姨妈也带到了上海,并让她学点手艺,但这丫头不要强,在饭店不好好干,手艺也没学成,她由支持到反对母亲与周的婚事,依据就在于发现了周的真面目。后来姨妈只好带着女儿回到东北投奔前夫陈逸恒。据说陈在影片中一改过去光彩男人的形象,变得很土很土——这猜测应该没错。赵薇在戏中是个配角,原本只有5个镜头,后来又加了几个,但也不能算多。
     从这一剧情里可以看出,导演许鞍华对人性的理解仍然不够光明,仍然抱着怀疑的眼光.这也正是她的电影耐看的地方吧?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