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必然的宿命,绚然的《暗花》

2006-1-2 9:28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火雀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当开始相信宿命,开始相信看似偶然发生的突发事件自然由天注定时。那么,人的一生就只是一个由着有着来龙去脉的轨迹,不自主前行滚动的球儿。《暗花》里一个个都在掌握中巧妙设出的局,一层叠着一层,直至最后这种宿命感的突出电影本身,直指观影诸位。


暗花》关于‘必然性’的处理方式,让电影节奏十分紧凑,剧情迂回巧妙,一环接一环,正是这个原因令电影有了让人多次观赏欲望。电影里一些刻意的情节就是为了突出‘必然’这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如阿琛与佐治在关口对决完,拘留房里耀东的特意看表。阿琛杀耀东时仓库里镜子把两人照得真假不分。这种手法写意,用心刻意的情节,令电影在绝望的气氛里透出编剧的用心:在必然的命运面前,个人的挣扎只是徒劳罢了。在绝望到底的氛围里一个关于‘宿命’的电影,那么,电影里的阿琛是否死于那句在片头时对洪爷大不敬的话?他看不起洪爷这老头子,和身边的人说:“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头子,能恶出什么样来?如果他真这么了不起,我也想见见他”当片尾再出现这句台词时,已不是原因了。这句话谁都会说,选中阿琛当棋子,编剧更想表明的是‘必然’的不可逃避。


电影风格倒是够有风格了,只是这种‘必然’的处理方式,使得电影在整体上刀斧痕迹过浓,但这才是银河那帮人最得心应手的做法。仅是从剧情设计看,《一个字头的诞生》最为天才。这两部电影都对命运进行了思考,只是想法有点不同,《暗花》是讲无论善恶,都不可以避开由天注定的命运,别无选择;《一个字头的诞生》是说命运会因一念善恶而改变;这部电影在设计上让人惊叹为妙手偶得,在片头片中与片尾出现的同个场景,意味深远。而《枪火》才是这帮天才们癫峰时期的作品,也放开了关于命运的思考,张扬的人物与不露刀斧气的剧情,浑然一体美妙非常。


暗花》精心设计的结构,关于宿命的大主题下。活着在这种框架下的人物的命运就像活在缺水里塘里的鱼,相濡以沫只是传说,他们的生命就如池里的水,随着池水的收窄而争着只容一个身位的混水,在水干涸之前,能活久点就活久点。这种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在电影里阿琛与耀东交锋的一天时间里,猛然绽放,绚丽无比。


暗花》讲的仍是九七年前的香港与澳门,故事发生在澳门。佐治与基哥两人控制着当地黑道上的生意。但因近年来两人不断的发生纠纷火拼,使得生意一落千丈。于是几十年没有回澳门的洪爷回来了清场了,他怎能容许因为这两人的纷争而搞挎生意。当洪爷回来时,佐治与基哥两人怕得如同大限将至,俩人结成了连盟,给种和平友爱的假象给洪爷看,而两人这时的结盟颇有着相濡以沫的意味,当生命如给抽干的池水般时,池里的鱼儿就算之前有着多大的仇恨,也只能呼吸着对方吐出的气沫而廷存着生命。但在他们结成连盟时,道上却到处传着基哥用五百万暗花买佐治的人头。而基哥刚和佐治结盟,没可能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已的事。当基哥说不是他放出的风声时。大家都开始隐约猜中了是洪爷方面放出的风声。这一狠着使结了盟的两人有了再度火拼的理由,但无论哪一方死人,洪爷都有借口清场。那么,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梁朝伟扮演的阿琛是基哥的得力手下,也是一名警司。这种身份使得他在澳门来去自如,黑白通吃。他那随时拿出的警察证与黑老大的身份给电影本身一种十分黑色的感觉。似是玩笑,但因为当时时势的不同与澳门本身的特殊,这种身份又在情理之中。当道上到处有着风声说基哥用五百万暗花买佐治人头时,他用这种双重的身份,把一切进入澳门来企图杀佐治拿暗花的人止住。只要有人让他稍有怀疑,马上过去打断他的双手,令这些人无法拿枪。这个时候,不停抹着汗的阿琛总喃喃说着这句话:“过了今晚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沉郁而又做事偏激的阿琛由梁朝伟演来,那种在束缚中左冲右撞,不甘于成为局中棋子的个人努力;他在电影里就是像征着对宿命不服的抗争。一生都把精神绷得紧紧,那句“我七年里天天穿着防弹衣”道出了他多少的辛酸。却在他以为一切都可以过去,精神最为放松的那一刻,给身后那支对着他脑袋突如其来的枪轰得灰飞烟灭。


从阿琛在电影里的出场,他与他所属的社团已是耀东手中随意拿捏的泥土。刘青云扮演的耀东内敛沉稳,手段精妙狠绝。自他在公车上若有所思打着电话开始,至他一人走入茶餐厅吃饭。不能不惊叹刘青云的表演功力,那种如豹子般隐隐欲出的爆发力,在耀东的身上若隐若现。耀东与阿琛不同,他面对命运的安排时,只是顺从而去,在电影里成为了耀东符号的乒乓球就是他自己对这种宿命安排的隐忍与认同。风声由他放出,与刘嘉玲扮演的醉妓一起设下了一个又一个针对阿琛,让阿琛深陷其中的局。目的就是制造出佐治与基哥均死于阿琛手中的局面。他做到了。至少到最后时,除了几个知情者,众人都一至认为基哥与佐治两位之前澳门的风云人物都是死于阿琛的手中。但是,像耀东这样顺从一切来做事时,命运又该怎样?仍是该死。阿琛与耀东,两人只是换了个死法罢了。当在结局时王天林扮演的祥叔说:“有时人太聪明也不行的呀。”这不是耀东该死的理由。刘青云扮演的耀东在电影里像征着对宿命的顺从与认同。当编导仍是给他一条死路可走时,那么,当时对命运感到绝望的是影里影外的香港澳门人。


电影里最有喻意的一个场面就是耀东与阿琛对决时仓库里无数的镜子。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把这些照着假象的镜子全部打碎之后,总会有一条出路可走。只是当假象全给打碎后,一切也都结束了。绝望得彻彻底底。


暗花》可以归入上世纪香港电影的经典之作。与《一个字头的诞生》,《枪火》并立于上世纪末,迎风绽放,绚烂无比。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