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们的电影产业刚刚发生和启蒙”

2006-1-1 15: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未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访谈动机


  12月28日上午,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2005年纪念电影百年诞辰活动中规格最高的一次。


  回顾中国电影百年的光影,我们有着怎样的辉煌和得失?面对好莱坞,我们有着怎样的思考?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如何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相信这不仅是电影工作者关心的,更是广大电影观众所瞩目的。
    作为电影的管理者和研究者,也许对这些问题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百年的时刻最重要


  新京报:回顾中国电影百年,你觉得哪个时期是最有意思、最值得我们谈论的?


  张宏森:我们在2005年见证了中国电影百年的时刻,我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是我们亲身感受的时期,正在经历的时期,也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时期。


  通过最近的纪念活动,我们在巨大的财富和成就面前,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感受到我们正在生机勃勃地创造。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下一个百年,我们将要创造什么,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


  陈山:我觉得解放前的三个阶段比较有意思。


  上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原始形成期,一些电影产业的基本规则、发行制、明星制都在初步形成;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成熟期,完整的电影文化、电影追星族、电影杂志、电影消费方式都已成型;上世纪40年代是中国古典电影的顶峰,《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都有着世界级的水准。


  那个时期还开创了东方电影的独特形式,因为《小城之春》比黑泽明的《罗生门》还早3年。


  解放后,我们的反特电影、动画片等类型片取得的成绩,以及“第五代”导演对镜头语言现代化的创新,也很重要。


  新京报:中国电影走过了100年时间,现在的中国电影人需要继承哪些优秀的传统?


  张宏森:首先,中国电影100年一以贯之的,是一种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同命运的精神品格,永远值得继承。从这一点上说,创造一种文化要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其次,要继承一种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现在中国电影正缺少这种现实主义。中国电影之所以有今天,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的结果,要不是如此,在某个历史段落它可能就停留或者消失了。


  创新和开拓也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推力。中国电影不能满足于继承传统,要勇于开创新的历史,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的中国电影要保持民族个性,更要保持艺术家的个人特色。


  陈山:我觉得,首先要继承的是原创性。虽然中国文化有着比较强的兼容性,但拍出有东方智慧的电影才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在武侠片、古装片上的成绩就让世界瞩目。其次,是要突出草根性,毕竟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广大的普通百姓,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电影,在民间有着我们忽视的力量。


  另外,以前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一些宝贵经验要继承。上世纪30到40年代的那些不同于好莱坞的产业方式,我们现在要重新审视和研究。最后,中国电影植根的这块文化土壤,要好好继承。


  中国电影面临挑战


  新京报:现在的中国电影你认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的地方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去解决?


  张宏森:我觉得虽然今天是非常值得骄傲和光荣的日子,也是压力感最强的日子,中国电影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中国电影的创造实力和创作水平还比较低,可挖掘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在创作上的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第二,中国电影产业化基础非常薄弱。电影产业化在中国应该是“刚刚发生”,离产业化的形成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们的电影市场规模还是偏小,有效的影院才1000多家、银幕数才2600多块,和13亿人的大国相比实在让人担忧。在规模小的情况下,大部分国产电影还存在市场化不高的情况,国产电影进入市场的通道也存在很多障碍。


  第三,我们的电影人才比较缺乏。有老中青还在创作第一线,我们的青年人才和中年人才交接过程存在断档;而且创作人才太单一,对电影的理解过于狭窄,能把创作、经营和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人才还比较少。


  第四,我们全社会的电影文化有待普及和提高。电影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现在我们的电影文化正在被电视文化和其他娱乐文化切割和分散。应该在电影工作者、媒体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建设起电影文化这样一个概念来,形成一个良好电影氛围,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陈山:谈到不足的地方,肯定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中国电影人要认识到现在是“后大师时代”,在电影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师不是最重要的,市场的深度、广度才是关键。现在不能用大师情结来对付观众,要和观众平等对话,不要加太多似是而非的道理,观众不是笨蛋。而且,电影数字化是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我们不能用胶片的方式来拍数字电影,在数字化电影的新美化方面,我们还需要开拓。


  另外,要注意内地电影市场的培养。现在中国电影存在一种没有海外市场就很难拿回投资的境地,这不是长久之计。在开拓内地市场上,要注意多种类型电影的开展,要注意对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市场的调研。还有,我们现在缺乏一批有职业精神和完整电影工业理念的人才储备,电影人才培养和就业方式调整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大片是必须的


  新京报:现在创造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和引起社会话题的,多是一些大制作、大投资的电影,你觉得仅仅是这些大片模式能振兴中国电影吗?


  张宏森:我们的电影产业刚刚发生和启蒙,启蒙阶段是需要大的推力的,我们所看到《无极》等大投资电影就属于这种大推力,现在我们的电影产业需要一种破门而入的力量。但是从中国电影长远健康发展来看,这种单一力量的破门而入以至于主宰市场和左右市场,也是不太正常的。电影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体系和丰富的市场格局,需要各个类型的影片,比如中小成本影片、艺术电影,甚至少量作者电影。


  现在这里面很复杂,我们的电影市场太狭小,大片可以召唤观众的电影热情,是呼唤电影意识建立的一个响亮的开始。


  但我希望在爆破的硝烟散尽之后,出现一个更加丰富和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条,这很复杂,需要多重努力。


  陈山:其实大片是必须的,没有大片我们就很难和好莱坞抗衡。但大制作并不一定要大投入,要注意电影生产的集约化发展,我们在资金、设备、人才的资源配置上要精打细算。除大片外,中小型电影也要换种思维发展。


  大片在今后一段时期还是要拍,可能还会出现更大影响力的电影,这是市场体系培养的必经阶段,也是完成电影工业原始积累无法越过的。


  新京报:我们回到电影的服务对象———电影观众,现在观众抱怨较多的是票价太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挽回电影观众除了票价,还需要哪些措施?


  张宏森:电影文化氛围的形成,电影热情的召唤,都是比降价更重要的事。高票价是一种市场行为,当然,政府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周二半价日仅仅是个开始,随着影院数和银幕数的增加,我们将会把对票价进行调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施。比如半价日能不能形成一个更长时段的体系,像一周两天或者非节假日的白天。这些东西是系统工程,我们正在思考。调节票价当然也是促进影院发展的作用力,当然一切还要取决于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发展。


  陈山:我们的票价不是高了,而是太高了,就连我这样一个教授都要咬咬牙才买张票看《无极》。电影票价的调整是个市场行为,但怎么把观众吸引回影院比票价问题更重要,我们必须注意电影的多样性,尽量把各个阶层的观众带进电影院。在影院建设上除了多厅影院的数量,也要注意中等档次影院建设,在满足小部分高收入人群的需要外,不能忽视中低收入人群的电影观看需要。


  不断挑战,获得新生


  新京报:对下一个电影百年,我们有什么期待和目标?


  张宏森: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获得生命,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走向新生,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电影也是如此,“日积跬步以至千里”,大家不能放弃点滴的进步。今年我们电影产量和票房都是历史最佳,虽然比起其他国家还是非常小,但这已经是进步,大家要坚持。


  陈山:期待有很多,现在的电影工作者,首先要对电影观念进行转变,要认清楚谁才是电影的主人。观众才是电影的主人,要研究观众对电影的渴求。而且,现在的电影处在大变革的时期,在变革面前中国电影不能裹足不前,电影人在知识结构方面要调整更新;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要统一整合,科学精英进入电影界是一定的,电影主创人员的重新改组也是一定的。最后,要改变学院派观念,不能太拘泥于自我。


  相关链接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介绍,2005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到了260部,比去年增加48部,再次刷新了中国故事影片生产总量的纪录,260部故事片中,国有电影单位出品65部,民营电影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出品96部,国有民营合作62部,国有境外合作23部,民营境外合作3部,国有、民营和境外合作11部。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国内电影票房达到20亿元,海外电影票房16.5亿元,电视播映市场达到11.5亿元,三项相加,综合收入达到48亿元。——12月22日《新京报


  目前,据可记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不包括香港、台湾地区1949年后单独拍摄的影片,从1905年到2005年底,我国就拍摄了电影故事片7200多部,舞台艺术片约470部,美术片约650部,新闻纪录片12400多部,科教片约4800部,电视电影700多部,总计26300多部。


  到2005年底,中国已拥有规模不等的电影制片机构100多家,有3000多座专业影院,其中有1200多家现代化影院和2600多块银幕组建的36条电影院线;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已初具规模,数字影厅建设步伐加快;在广大农村活跃着3.5万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全国电影观众达10多亿人次;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天播出9部中外影片,覆盖了中国7亿多电视观众;电影后产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国电影产业的综合效益增长较快,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22日人民网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