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导演阐述
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城市构成的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最热的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在各个工业区内,厂房林立,人群涌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复苏。上百万的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从贫困的农村和内地城市涌到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工大潮,民工潮。
我一直想拍这样一个题材,真实表现打工仔打工妹生活的片子。我也是一个外省来广东的年轻人,并且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之久,也熟悉工厂里的打工生活,在电影电视上,也能看到表现打工题材的片子,但是大都离真实的生活相去甚远,繁荣的表面插满了假花。打工其实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大多数的工厂打工者生活在内地贫困的农村,在异乡漂泊的感觉是惆怅的,忧伤的,外面的世界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精彩,打工的生活艰辛而枯燥,精神的痛苦和压抑超过肉体承受的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很多工厂,超时的工作和可怜的收入,使许多打工者多年以后仍旧两手空空,他们的地位是卑微的,收入是微薄的。有些工厂打工者的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曾有宿舍发生大火,门和窗子被锁死导致死伤一百多人的惨剧。走在大街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抓而送进收容所,只有缴纳三百块钱以后,才能离开。大多数的打工者将来依旧会回到他们曾经离开的家乡。对此我不能视而不见。
中国由于曾经贫穷导致现在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贫富分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权利和金钱从来是一对孪生兄弟。现实中挣扎的小人物,现实中往往成了权利与金钱的牺牲品。权力成了满足私欲的工具,普通人只能在强权下屈服。一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找到了拍摄这个题材的契机。一个打工妹告别男友回家乡过年,在回厂前被自己作警察的同学强奸,而结果是她嫁给了警察。这个故事和打工者在工厂的生活,构成了这部片子的基础。
采用手持家用DV的方式,使本片具有了写实主义风格。本片的演员全都是非职业的,因为我不想看到那也所谓专业演员的做作表情,这不仅仅是经济的原因。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故事大纲,台词都是即兴表演。没有灯光,服装部门。拍摄时我一手拿DV一手拿话筒。在找演员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大多数人不愿或羞于出镜,破费口舌,毫无进展。我让女朋友演1号阿莲,我在工厂找到了男1号阿华,和女2号阿娟,在街头找到了刚刚失业的男2号演阿信。场景选择了我朋友开的工厂。2004年7月终于开拍了。片子的后半部分是在距离广东24小时火车路程的广西完成,女主角的家乡,同样遭遇了找演员难的问题,有些角色找了邻居来演出。庆幸的是片子总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