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特吕弗:永远的《四百击》

2005-12-25 10:4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韬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959年,年仅27岁特吕弗拍摄了他的处女作《四百击》,一举夺得嘎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至今看来仍然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场景和剧情有点平铺直叙,但是始终维持着一种张力,在结尾的时候定格为一张少年的迷惘的面孔,带着犹疑和困惑凝视着镜头,把此前积累的张力无声地爆发出来。这个电影史上被经常提到的经典场面,宣告新浪潮运动登上电影的历史舞台。


这是部探讨十三岁少男的内心世界的电影,以一种平铺的手法引出本片的中心人物,忠实记录着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青春期回忆:逃学、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老师的怀疑、对亲情的反叛与排斥,辗转于学校、家庭、警察局与感化院之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导演自己童年生活的自传,故事鲜少是虚构的,大部份都是他及其玩伴的真实故事。


这个十三岁的少年身上带着特吕弗自己成长的印记,一个问题少年。在青春期的叛逆、僵化的学校教育制度和不和睦的家庭之间内心找不到宣泄的出路。成了一个程式化的社会表面之下潜藏着的对于个人忽略的体制的牺牲品。特吕弗自己说:“和别人的青春期比起,我的青春期相当痛苦,希望藉本片描述青春期的尴尬。”


13岁的安托万是个私生子,他与母亲和继父同住在巴黎。安托万得不到任何温暖。安托万有个好朋友叫勒内,他们同在一所学校读书。安托万功课一直不好,又和老师合不来,有时老师就不准安托万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出去休息。他和勒内都很讨厌那个刻板严厉的学校,于是一起逃学。


他们逛游乐场,安托万骑在“大转筒”上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到眩晕,望着周围的人一片模糊。后来安托万看到他母亲在街上与情夫接吻,为之一惊。安托万回到学校,老师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竟随口谎称母亲死去。当他的父母来学校戳穿了他的谎言后,老师恍然大悟,随手煽了安托万一记耳光。安托万很生气,他既伤心,又害怕受罚不敢回家,在外过夜。一天,他做了一篇自鸣得意的文章,老师硬说他是从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抄来的。他一气之下决心不再上学。勒内把他藏在自己的家中。


一天,安托万深夜潜入他继父的办公室,偷了一台打字机,但是他无法销赃换成现钱,只好又把打字机送回到办公室。然而不料在送回去的半路上,偏偏碰到巡夜的人,结果当场被抓获,人赃俱获。


继父很生气,把安托万送上法庭,后来又送到青少年罪犯拘留所。安托万受到审讯,同刑事犯和卖淫者关在一起,那里非人性的教育更加变本加厉。在少年管教中心,安托万向心理治疗的女医生诉说了自己不幸的家庭生活。他的母亲来探望,戴了一顶新帽子,安托万隔着桌子看着她。母亲告诉他,继父再也不管他了。少管所里非人性的教育比学校更加变本加厉。绝望中的安托万选择了逃跑。


少年管教所里,孩子们在踢足球,突然间,安托万从球场中冲了出来,奔向篱笆,从篱笆下面的一个洞钻了出去,逃走了。警笛响了。一个看守在追踪。安托万不停地跑,他跑过农舍,穿过田野,经过灌木丛边的房子,却没有碰到任何人。安托万仍旧在跑,从一个坡上滑下来,他看到了大海,正要跨进大海,忽然停下身回过头来,出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一幕。


14岁的时候,特吕弗被迫辍学打工。没有想到,生活的窘境反而使他获得了选择的自由,使得他取得成功。一年后,流浪的特吕弗得以结识了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列

相关链接: 文章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