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用一顿大餐的时间慢慢品电影

2005-12-13 14:01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不详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电影与生活,哪个更残酷?哪个更精彩?唯美点来说,一部电影重要的不是意义,是感觉。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在对他的影片《最好的时光》作阐述时曾说: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譬如桌球房里放的老歌“SmokeGetsinYourEyes”。如今 我已年近六十,这些东西在那里太久了,变成是我欠的,必须偿还,于是我只有把它们拍出来。我称它们是——最好的时光。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恋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


事实上,有很多导演终其一生都在用光影,刻画定格他生命冥想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或者就是那么一瞬。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些根本无足轻重,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已经是如获至宝。


如果说,世界是一座露天电影院,电影则成全了我们妄图看到世界另一面的梦想,并且多数观众都会从中找到自身的心灵默契,就像钻石配晚装,珍珠配婚纱,奶酪配红酒,布丁配香槟一样,不妨让我们用一顿大餐的时间慢慢品电影。


中国电影百年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开胃品,有冷、热之分,味道以咸、酸为主。乍听上去,就有点热身的意思,似乎摩拳擦掌一番后必要风卷残云。可见头盘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实在很重要,数量不见得要多,但质量一定要高。


中国电影百年》作为一本以时间分段纵观中国影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图书,虽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特色,但做开胃品的分量还是够的,至少能让你在悉心品味电影之前对电影的来龙去脉有个全面的了解,而其中一些揭露历史真相的章节亦能刺激和调动你的胃液分泌,让你在回顾中慢慢滋生对电影的喜爱之情。


中国电影百年》 李多钰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独立纪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



和中餐不同,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它凸现了东、西饮食的差异,不仅是内容上的,更有形式上的。不过这倒很符合《独立纪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的风格,书中涉及的年轻导演的纪录片全都是经海外发行或参展国际电影节,进而在国内媒体和民间传播,走的是一条游离于中国电影体制外的道路,遂被称为“独立影像”。


人们对这代导演及其作品常有一种欲罢不能、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全球化的电影格局与国内电影的独特体制促使他们走上了主要面向评委和小众的不归路。他们创造了中国的独立电影,并在自己的影像中执著地表达存在、个体与尘世关切。他们游走在允诺与禁忌、主流与边缘之间,但他们的名字,已经跟中国电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独立纪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朱日坤 万小刚 主编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电影在场


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的肉质鲜嫩,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主菜有区别。


电影在场》便是这样一本味道鲜美、营养颇丰的电影随笔。在这里,易于消化并非没有深度的贬义,相反每一部电影都在作者的笔下被解读得淋漓尽致。从故事的内容介绍到背景的剖析阐述,从影片的表层叙事到内里的深层含义,沙蕙悉数点到,大有庖丁解牛之势。比起率性的电影感悟,她总是多了一份理性的审视。然而比起专业的影片分析,她又多了几分感性的理解。也许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少看几部,多想几遍,电影是需要你凝视的影子。


电影在场》 沙蕙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电影的意义



西餐的第四道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菜,主要由肉、禽类菜肴组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和牛排。人们印象中,主菜的进食过程和优雅的刀叉使用、小口的红酒品酌是分不开的,并且要正襟危坐,容不得一丝一毫戏谑的成分。某种程度上,它和大师的著作给人的感觉是相通的。


由克里斯蒂安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