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影,还是电影
2005-12-5 14:36 来源:清韵论坛 作者:小K外传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趁着情绪还热,把MSN上跟人聊天的关于影评及电影的观点再理一下。
首先就是要回归电影本身的问题,这个一再强调,现在很多观众还是习惯于影评先行于电影的接受方式。这个,文字和电影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如果不是本末倒置的话,观众最应当培养的是对电影本身的鉴赏能力,而不是培养对电影评论性文字的阅读能力。用个最浅显的同类事例作比,美食家的名号是通过大量的美食品尝而形成的,而并非建立在对食谱及烹饪密籍的反复阅读基础之上的。食客们永远懂得最实惠的是那道佳肴本身的口感,而并不在乎描述它的文字的力度优美。
在现时的经济条件下,当我们的影评人(或大众)无法以影像(的手段)来品评影像(video essays)这一最接触电影本体的方式进行艺术评论时,他们可以选择另类接近本体的接触---影院里的亲身体验,其最终体验结果可能就是“好”或“不好”这样的片语式评论,但它“实惠”性毋庸置疑。好的电影鉴赏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大量的影片观赏基础之上的,不说每年非得看个三五百部,每个周末能去电影院里坐一下,坚持久了,观众的鉴赏力根本不需要文字来指引培养,直接就呼拉拉得上去了。
文字先行的现象来源于既往对影像资源缺乏接触,以及对电影的文学性认识过程中,出现的替代品,是一种并不对等的本体替换,如果在今天各方面条件还依然不齐全的情况下(如本土电影生产/引进/放映/发行的数量,票价太贵)我们还是抱着文字先行的态度,除了是保证一些文字副业的残存,这对真实电影文化的群众基础打造并无益处。
电影工业,电影观众,电影评论这些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一衰则百废,网络下载,D碟,影评,影视论坛等等似乎让“电影”比过去的单一纸字更加多维起来,但是它们也集中反应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继续孱弱的本质---我们的“电影院电影”在哪?我们的“影院观众”在哪?这些真正接触电影的“场内”熏陶的缺失又继续导致大众对电影理解的片面化边缘化,前面所说的关于电影本身阅读的量的积累就无法开始。
前面还和一个WB工作的网友聊电影,后来我反而觉得很有歉意,因为他说已经对电影产生疲劳感(so fed up)但是仍然对之充满激情 (passion),“每天公司里人谈论的都是电影,电影,还是电影,,,,,李安的<断臂山>成为这周展望谈论最多的话题,,,真的不想再在业余时间谈电影了” ,这种joy in the ass的氛围,不是说我们的大众都是要去追寻的职业理想,但求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内院线也是每周都能推4-5个新片出来,让观众忙不迭的不是坐在看“5元票”“10元场”的剧院内就是在去之的路上,看完以后精疲力竭,熟人相互在影院厕所间排队擦肩时只能用“竖大拇哥,下大拇哥”来表示心中的一切时,那又是多美好的电影经历。。。
这个幸福我经历过,所以我要作好有关本土的憧憬,哪怕这个提前量要让我坐足50年。
首先就是要回归电影本身的问题,这个一再强调,现在很多观众还是习惯于影评先行于电影的接受方式。这个,文字和电影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如果不是本末倒置的话,观众最应当培养的是对电影本身的鉴赏能力,而不是培养对电影评论性文字的阅读能力。用个最浅显的同类事例作比,美食家的名号是通过大量的美食品尝而形成的,而并非建立在对食谱及烹饪密籍的反复阅读基础之上的。食客们永远懂得最实惠的是那道佳肴本身的口感,而并不在乎描述它的文字的力度优美。
在现时的经济条件下,当我们的影评人(或大众)无法以影像(的手段)来品评影像(video essays)这一最接触电影本体的方式进行艺术评论时,他们可以选择另类接近本体的接触---影院里的亲身体验,其最终体验结果可能就是“好”或“不好”这样的片语式评论,但它“实惠”性毋庸置疑。好的电影鉴赏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大量的影片观赏基础之上的,不说每年非得看个三五百部,每个周末能去电影院里坐一下,坚持久了,观众的鉴赏力根本不需要文字来指引培养,直接就呼拉拉得上去了。
文字先行的现象来源于既往对影像资源缺乏接触,以及对电影的文学性认识过程中,出现的替代品,是一种并不对等的本体替换,如果在今天各方面条件还依然不齐全的情况下(如本土电影生产/引进/放映/发行的数量,票价太贵)我们还是抱着文字先行的态度,除了是保证一些文字副业的残存,这对真实电影文化的群众基础打造并无益处。
电影工业,电影观众,电影评论这些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一衰则百废,网络下载,D碟,影评,影视论坛等等似乎让“电影”比过去的单一纸字更加多维起来,但是它们也集中反应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继续孱弱的本质---我们的“电影院电影”在哪?我们的“影院观众”在哪?这些真正接触电影的“场内”熏陶的缺失又继续导致大众对电影理解的片面化边缘化,前面所说的关于电影本身阅读的量的积累就无法开始。
前面还和一个WB工作的网友聊电影,后来我反而觉得很有歉意,因为他说已经对电影产生疲劳感(so fed up)但是仍然对之充满激情 (passion),“每天公司里人谈论的都是电影,电影,还是电影,,,,,李安的<断臂山>成为这周展望谈论最多的话题,,,真的不想再在业余时间谈电影了” ,这种joy in the ass的氛围,不是说我们的大众都是要去追寻的职业理想,但求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内院线也是每周都能推4-5个新片出来,让观众忙不迭的不是坐在看“5元票”“10元场”的剧院内就是在去之的路上,看完以后精疲力竭,熟人相互在影院厕所间排队擦肩时只能用“竖大拇哥,下大拇哥”来表示心中的一切时,那又是多美好的电影经历。。。
这个幸福我经历过,所以我要作好有关本土的憧憬,哪怕这个提前量要让我坐足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