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法国电影奇才导演贾克欧狄亚访谈录

2005-11-27 12:06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佚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今年在金马影展首度露脸的法国片《我心遗忘的节奏》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虽然没有大师级名导或大明星加盟,使得影迷抢票程度称不上特别热烈,然而其内容精彩程度却丝毫不逊于大师热门片,堪称本届金马国际影展片单中最好看的电影之一。《》片描述一个28岁的巴黎青年汤姆,挣扎排徊于继承父亲弥漫暴力犯罪的地下房地产生意,与自己向往的古典钢琴家梦想之间,不断拉扯而难于自拔的故事。改编自美国导演James Toback的处女作《Fingers》,《我心遗忘的节奏》无论是对于地下社会人性灰暗面的描写,还是主角与各个角色间的互动( 堕落的父亲、难以语言沟通的越裔钢琴教师和发生不伦恋的少妇),都处理地相当细腻且有趣,完全难以预料的下一步发展,也让这部探讨挖掘自我的电影犹如一段震撼的乐章,得以每一刻都紧扣住观众的注意力。



导演贾克‧欧狄亚(Jacques Audiard)是法国近期最具质量保证的创意奇才之一,94年初执导筒的作品《见人倒下》便获得票房与口碑的极大回响,并拿下当年西泽奖“最佳导演首部作品”奖,产量并不多的贾克2001年推出构思5年的悬疑力作《唇语惊魂》Read My Lips,更是获得各界的一致赞誉,在该届西泽奖“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等三大奖项击败强敌《埃米莉的异想世界》Amelie,奠定其在法国影坛不可动摇的大导地位。



这次他挑选在新片《我心遗忘的节奏》独挑大梁担纲男主角的罗曼杜里斯Romain Duris,则是靠着潇洒不羁的形象走红法国影坛的性格帅哥,常跑影展的观众,对他在《北非行路遥》、《西班牙公寓》与《爱情合作社》等片的演出肯定不陌生,他在《》片中将男主角身不由己的彷徨心境诠释地丝丝入扣,几场情绪失控的戏更让我们见识到他惊人的演技爆发力,堪称是他从影以来最具突破性的演出。把握两位杰出影人来台宣传的难得机会,放映周报为忠实影迷读者争取到网络媒体独家采访权,与他们深度交流讨论《我心遗忘的节奏》这部难得的动人佳作。



Q1. 《我心遗忘的节奏》改编自James Toback1978年作品《Fingers》,为什么会选择重拍这部作品,您最想赋予原版本新意的地方是哪个部分?


导:《Fingers》是我在1970年代看到的一部片,让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也影响我很多,剧中所谈到的主题,像是亲子关系和人生病痛;人物部份,男主角是小混混却同时也是艺术家,对我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而《Fingers》这部片是属于类型而非写实片,我会希望我的片子是写实的,是可以更贴近现实生活,尤其是里面的人物。七零年代的片子多属于美国的独立制片,而这一时期的影片对我影响最深,制作《我心遗忘的节奏》这部电影有一点像是对那时代影片致敬的意味。基本上,三零、四零年代的电影多属于美国犹太人的视野;到了新浪潮时期又会回过头看三四零年代的影片;同样七零年代也会回顾新浪潮时期的作品;而我属于八、九零年代的创作者,理所当然的会想要探讨七零年代那个时期出来的影片,我们彼此之间似乎有种沟通,可以彼此联系。《Fingers》是在描述意大利黑手党在纽约的事情,但是《我心遗忘的节奏》的男主角是可以出现在现实世界、是可以很贴近生活的。


Q2. 可否谈谈您选择罗曼‧杜里斯担任男主角的理由,您对他的演出感到最满意的是哪一个部分或哪一场戏?


导:因为他会说中文! (众人笑,因为罗曼之前一直在秀他学的一两句中文)


基本上罗曼所有的作品,我都看过,我知道有一天我和罗曼一定会在一起合作,而且我知道,这合作是可以没有限制长远的那种关系,并非像是其它那种短暂的关系。另外,罗曼本身有一种特质,除了很男孩子气的一部份,还有一部分是很女孩子的,这并非暗示他娘娘腔什么的,只是罗曼的表达方式,是比较细腻比较女性化的,我觉得要在拉丁民族里面找到这样特质的人比较难,而罗曼就正具备了这样的优点。


对我来说,很难有特定哪一幕是印象最深刻的,可是就以影片来说,我们一起合作,而整部片的完成是有超乎我们想象的空间,除了我自己的贡献,罗曼也贡献了很多。罗曼所扮演的TOM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在片子里,所以如果这部片算是成功的话,罗曼有很大的功劳。


Q3. (to 男主角) 请问您接拍《我心遗忘的节奏》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这个剧本的哪一个部分最吸引你?


罗 : 我本身也很喜爱JACQUES的电影作品,很欣赏他的表达方式,而这次的剧本的确很吸引我,整体而言都让我想尝试看看,此外,在JACQUES以往的作品里,男主角通常是很帅气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所以我很乐意接这部片。


Q4. (to 男主角) 接拍本片您觉得最大的挑战为何?哪一幕戏的演出难度最高或最令您印象深刻?


罗:第一个最大的挑战是要会弹钢琴,第二个是剧中他的角色是一个从事不正当行业小混混,而且很瞧不起女性的大男人形象,在诠释这个角色的同时,又必须要吸引所有观众的眼光,让观众能从头到尾保持兴趣,对我来说,要把这种负面不讨喜角色让观众喜欢是最大的困难。有一幕,我目睹片中的父亲死亡,毕竟这不是真实的事情,而且要立即马上反应出来伤心欲绝的感觉,我觉得这一段还蛮令我印象深刻的。


Q5. 从《唇语惊魂》到《我心遗忘的节奏》我们发现导演对犯罪题材的熟稔与掌控力道,您是一个对人性黑暗面或社会犯罪角落等题材着迷的创作者吗?


导:的确!


你说的没错,其实我也很想改拍其它东西,可是算是某一种命运吧,我自己就具备了这样的喜好倾向,但是我现在很想尝试其它不一样的题材。


Q6. 《我心遗忘的节奏》描写男主角排徊在地下暴力现实生活与艺术家梦想之间的挣扎过程,导演您本身有经历过类似这样的挣扎吗?


导:没有,我算是好小孩!(笑)


不过基本上,我虽然会写这么样一个极端的故事,但电影本身还是虚构的,电影虽写实但仍是虚构出来的,而且我通常会喜欢一些感情比较强烈的元素。而我自己其实并没有坚持想要当导演的理念,否则我会在二十四、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出来开始拍片,在过程中,我的确是有想要只当编剧就好的念头,但自《唇语惊魂》和《我心遗忘的节奏》这两部片之后,我才发现我不可能走回头路去当一个编剧了。


Q7. (to 男主角) 您觉得托马斯这个角色始终徘徊于两种生活之间,一直处于寻找自我状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罗:我觉得生命中都充满了偶然,就像是TOM巧遇FOX,然后进而想起了自己的钢琴家母亲,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出现,让TOM发现爱后,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成长成熟,然后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他需要这样一段时间从男孩变成男人,同时也提升了对艺术美感的体会。


Q8. 母亲的形式象征了什么?而片中安排了一个越藉女子担任男主角的钢琴老师,除了营造出难以沟通的趣点外,是否对主角有特殊的意义存在?


导:在原剧本里面,其实并没有妙玲这样一个人物,这是我们新创的角色,用意是要让TOM找回对母亲的感觉,因为TOM本身生长在一个非常属于男性的社会,当TOM认识妙玲,对她产生不同的观感然后爱上她,到最后结局,TOM会愿意为他爱的女人做一些事情、成为她的经纪人,这跟刚开始,TOM对女人的态度是有很大的转变的。


至于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亚洲女性,第一是因为我不希望TOM可以跟她透过语言来作沟通,第二则是这在巴黎是很普遍的写实现象,有很多亚洲学生到巴黎学音乐,这也很符合真实世界的情况。


虽然我不知道观众会怎么想,但是在最后会让TOM成为妙玲的经纪人、情人或者是丈夫,这在我们构思的剧本里,是有特别用意的,TOM在潜意识里认同FOX是母亲以前的情人,而他自己也走上了FOX与母亲的那条路,并且在潜意识里与父亲那条线划清了界线。


Q9. 片中男主角父亲的死直接影响了主角生活模式的改变,您是否在表达有时家庭对个人实现是种包袱与拖累?


导:的确没错!家庭可以是支持也可以是负担,片子一开始的时候,TOM的朋友在描述与父亲的关系就给了一些暗示,在生命之中常常突然角色会变换,你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发生,也可能是有一天你突然有了孩子,你会有了不同的感受体验。那一段其实呼应了接下来发生的剧情。


Q10. 为什么会安排男主角在试演的关键时刻表现失常?这是观众反应最惋惜的一段,这个挫败对角色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导:我不相信观众会希望TOM一举成名,因为这样太不真实了,因为三十岁想要成为一个音乐家是不可能的,基本上如果TOM在片子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他会知道他不可能在三十岁时成为钢琴家,他不过是借着音乐改变他的生活,问题就在于他是一个没有办法停下来思考的人,一旦他停下来,他就结束了。


Q11. (to 男主角) 若不是因为托马斯这个角色,我们完全不知道您的琴艺如此精湛,这是您原本的造诣还是特地为本片受的训练?你花了很大的工夫准备片中的演奏片段吗?艺术相关的背景有很大的帮助吗?


罗:我姐姐是钢琴家,为了这部片,我特地向她学习,每天花两个小时多弹钢琴,虽然我跟导演事先有讨论过哪一段是需要特别加强的,或者镜头角度会怎么调度,不过最难的是要每天要固定练习,因为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不过最后还是都做到了,我们拍片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学会很多事情,不过并不代表学了钢琴就可以是钢琴家,所以拍完片后,很遗憾的我就没有再继续弹下去了。剧中TOM的角色一弹了钢琴就会进入一种很奇妙的境界,我自己本身是演员,其实也是满奇怪的一个职业,我可以体会那种奇妙的感觉,至于我学生时期是主修画画,跟这次主轴的音乐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我只是很自然的把想要弹钢琴那种纯粹的心情表现出来。


Q12.为什么要安排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交错出现在男主角的世界?


导:我记得在《FINGERS》里面,男主角也是一直都带着一个耳机,听着六零年代的一个女性合唱团的歌,男主角一直是沉浸于一个音乐的世界,基本上这个音乐把他与真实世界隔绝,相对的,却又带领他进入另一个世界,音乐其实是不分阶级的,所以我会把电子音乐与古典乐放在一起。


Q13. (to 男主角) 您常常演出叛逆不羁、或是处处留情的浪子角色。会不会担心因此被定型或是甚至被误会真实生活的你也是如此?


罗:在《我心遗忘的节奏》里我觉得还好啊!


在电影短短两个小时多的时间内,我必须要展现我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目光,男的也好女的也好,我必须要让他们注意到我这个角色,而且就算角色的形象是处处留情的浪子,其实角色本身内心还是有其它层面的痛苦挣扎,观众专注看到的点可能会不太一样。


Q14. (to 男主角) 你常在饰演的角色里看到自己性格的影子吗?以这部片子为例,男主角在个性或想法上与您最相像的地方是哪里?


罗:其实访问时,我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可是每当我接一部片的时候,我都试图让真实的自己越远离这个角色越好,所以常常有人问到我真实性格与角色最贴近的部份是什么,我很难真正去回答。


Q15. 最后照例,要请你们给本报读者一个非进戏院观赏本片不可的理由


导:(沉思)


我倒想知道你们观众看完后,会怎么样描述这部片来去介绍给


别人看!


主编:我会推荐这部片的理由是它震撼了我的心。


导:我很难去说:“去看这部片吧,它会感动你的心!”类似的话。不过,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个骑士为了陌生人们对他短短一秒钟的荣耀而去拼命,而拍电影就像是这样,为了这一分钟的荣耀而去努力。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可是很奇妙,我们可以有着相同的感动!(像是李安尝试了一部西部片“与魔鬼共骑”,这也是很不可思议的!)


编后感:


导演一口一口优雅地抽着雪茄,一句一句从容不迫地回答着我们丢出来的问题,时光就在他一吞一吐之间缓慢下来,恍然一回神,一个小时早已闪过,而脑子里的问题却越问越多;越多就越想要问。


眼前的这两个法国男人,亲切幽默却又神秘深邃,魅力难挡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aZwvEEEZ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