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盗火线-两人一世界

2005-11-9 12:28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见光死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第一次看《盗火线》还是碟社的老板推荐,“这片子不错,打得很猛”。于是就借回来看,动作场面的确令人热血沸腾,只是结局有些差强人意,太过灰色。

而多年后重新看的时候,恰恰是结局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虽然不是皆大欢喜,隐约中透着些遗憾,但是镜头中透出的是真实。而整部片子贯彻始终的也就是这两个字---真实。

多年看警匪片养成的心理定式就是先找到道义上的主角,无论他是警是匪。这就像看足球一样,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队,看起来才过瘾,才投入。大概是受港产警匪片的影响,我对匪徒中的“道义者”尤为偏爱,因为他们活的好像更接近人生的理想状态,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率心率性、无所顾忌。

我偏爱的是尼尔,由罗伯特.德尼罗这个老牌黑帮分子饰演的一伙职业盗匪的头子,冷静、严谨,极具个人魅力,平心而论,是一个令人心折的领袖。

但是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看到他的生活并不是令人向往的。为了安全,他信奉的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生活中不能有任何的牵连”。没有人了解他的心事并且与之分享,快乐抑或悲伤,没有分别,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匪徒的生活是这样,那么警察的会好些么?

阿尔.帕西诺饰演的重案组长文森特,一个尽职尽责的警察,脾气暴躁,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捕罪犯,为了对付罪恶可以不择手段,可是却找不到和家人沟通的方法,即使相处的时候情绪也总是处于焦虑状态。妻子抱怨从来不能够和他共同承担心事,他的第三次婚姻也摇摇欲坠。

罪犯和警察似乎是这个和平年代最为悲哀的两种人。他们整天面对的几乎就没有什么美好的事情。罪犯因为心理问题而制造罪恶,警察因为打击罪恶而产生心理问题,也算殊途同归。令人可笑的是,罪犯或改过自新,或身陷牢狱,或命丧黄泉,苦难的日子总有暂停或终结的时刻。而警察只要工作一天,就无法逃避这些,永无休止。

全片最具戏剧张力的场景就是在那个咖啡馆里,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公认的演技派演员、奥斯卡影帝,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一块大银幕上。

这个场景可以明显看到吴宇森电影的影子,但是立意却更胜一筹。两个人像老朋友一样面对面坐着,各自坚定自己的立场,说出自己的困惑。没有吴宇森式的煽情,只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无奈。

当德尼罗开着车带着自己的爱人驰向机场,似乎一切都结束了。没有胜负,没有对决,就让一切都结束于这场胜利的逃亡。镜头似乎仍然不甘心的给他脸部特写,看到他把车头挑回,去完成自己心中未竞的“责任”,我就料到此去凶多吉少了,难道上帝真的在云端搬弄我们的命运?

暗夜中,濒死的德尼罗握住帕西诺的手,影片似乎结束于那片悲凉的宿命之中。但是我知道,这远远不是尽头。

逝者安息,

生者

永受煎熬!

后记:

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这两位方法派演技的顶尖高手演绎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警匪形象,帕西诺的表现像以往一样的精彩,而德尼罗更是奉献了一个独特的领袖形象,不但人物丰满,表演到位,而且更为真实、可信,两人联手为这部警匪类型片贡献了难得的情感戏段落,戏分十足,实乃观者之福。

“从制作《盗火线》中我学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细节真的很有价值。” ---安迪.麦克纳伯

本片中所有的枪战场面都是由这位前英国空军特种部队军官所设计.其中的一些片断被英军和美军作为训练教材来训练学员,很久之后甚至有以本片为蓝本的真实劫案。本片中的那段最为著名的枪战场面更被影迷们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推崇可见一斑.

在今天这个特技横行的年代,动辄几十、几百处的破绽被影迷们挑出来,如果这些导演认真地看过这部片子,他们会汗颜的。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漫天的焰火,但是所有的场景、细节真实的几乎无懈可击,都是可以真实的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这就足够了。

十年了,不知道我们的文森特警官是不是还在重复那个恶梦,抑或是已经退休,安享晚年了。


相关链接: 咖啡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