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杜琪峰及其黑帮情结纠缠

2005-11-4 8:59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锐之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杜琪峰2005年度最为瞩目的电影《黑社会》的海报上印着这样一行字,加上红黑两色的强烈对比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从《枪火》到《暗战》,再到《大事件》,杜琪峰的电影总是掺杂着“黑”的颜色,黑帮那种舐血忌恨的江湖义气和仇杀成为杜琪峰电影的一个标志,一种情结纠缠。


说起香港电影当中的黑帮片,恐怕最为熟悉的就是大佬周润发演绎的‘小马哥’这个经典的银幕黑帮老大形象,黑色的风衣礼帽、一尘不染的围巾、光亮的大背头、一瞳明亮的双眼以及嘴角叼着火柴梗那玩世不恭的神态等等标志性形象,因为印象实在深刻,所以在后来香港黑帮电影无人能出其左右,吴宇森那种冷峻、血腥和暴力深深的烙印在一代香港电影当中,而《英雄好汉》、《喋血双雄》成为香港黑帮电影的一个颠峰之作高高在上,在众人的仰视之下显得孤寂又落寞。高潮的背后预示着惨淡的时代即将到来,随着发哥、吴宇森、成龙、李连杰等香港重量级人物陆续闯荡好莱坞之后,香港的电影进入了一个低潮期,无论是风光无限的黑帮片还是眼花缭乱的功夫片都进入了一个瓶颈的发展期。辛好还有周星驰的无厘头再继续,让我们在百无寂寥的时候可以寻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坐到电影院里去。


沉寂了很长的香港黑帮电影随着杜琪峰、刘伟强、麦兆辉等人的崛起而焕发出了一丝生机,《无间道》的横空出现无疑给低潮的香港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可以生发出很多的幻想,而在这其中,杜琪峰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香港黑帮电影的领军代表人物。1999年杜琪峰异军突起凭借《枪火》让人刮目相看,同时也成为杜琪峰本身电影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杜虽然纵横香港电影数年且叫好卖座的作品率有出现,但杜并未形成自己的一个鲜明的风格,只知电影不知其人成为很多喜欢杜电影观众的一个普遍的现状,而一个进入殿堂级别的导演其最为主要的贡献就是明确自己的电影风格,系数世界上成名的,远如大洋彼岸好莱坞之斯皮尔伯格、一衣带水之日本黑泽民、高丽棒子韩国之金基德,甚如最近之香港吴宇森等等诸人的电影当中都带有自己明显的烙印,其一贯延续的风格成为一个成功导演的标志,只要是一个经常观影的观众一看基本就知道此片为谁所导。而《枪火》的出现无疑让杜琪峰在今后电影的发展上有了明确的方向,泾渭分明之后其风格凸现,由其在2001年推出的《暗战》则毫无争议的奠定了杜琪峰在香港电影当中大佬级别的位置,让杜的大名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电影节名声显赫一时,由此开始真正的登堂入室,成为杜电影当中一个颠峰制作。而后的《大事件》则成为水平略有下降的另一作品,虽然这部作品给人的印象不如以前,但沟述故事的另类角度成为一个让业内人士称赞不已的作品。再之后,《黑社会》终于在千呼万唤当中走出来。


“帮规轻如鸿毛重如泰山。不来不怪,来要受戒。光棍要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有理光棍,不作无理勾当。光棍不在大小,只要玩得好。光棍以礼为先;光棍能杀人也能救人。光棍不交无益友。光棍知道光棍苦,在帮方知帮中难……”电影在香港黑帮三合帮的帮戒当中缓缓的拉开序幕,陈旧的建筑、拥挤的街道、打闹的小孩、喝茶闲谈的街坊邻居,一幅市井俗世生活的面貌如实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平淡的生活场景让我们似曾相识,然而在这平淡的桌低下,黑帮选举新一届的大佬活动正在剑拔弩张的进行,只是这种风雨欲来狂催寨的激流被生活的假相所掩盖吧了。


杜琪峰的黑帮电影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把黑帮当中那种舐血江湖的生活以及黑帮当中那些凶神恶煞一般的黑社会份子象话剧一样的脸谱化来展现,而是在日常的平凡现实生活当中慢慢的渗透,也就说在每一个生活的角落里都可能存在着这样的人物,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注意或发现吧了。他们也是人,一样的有家庭,一样的吃喝拉撒,甚至一样的教育儿女(说教的背后透露了一种黑色的幽默和对于现实的无奈让人看来有点悲呛),没有采用我们惯性思维的方式来描述黑社会的生活。这和以往我们看到的黑帮电影有着明显而又本质的区别。如果说吴宇森是用了一种江湖英雄情结来塑造黑帮电影当中经典角色的手法让这个人物虽然高大威猛,但和现实当中我们的生活似乎遥不企及,而杜则走了另外一个方向,在平凡的生活细节来展示黑社会是一种现实,就活生生的存在我们周围,而并非虚构。换成更为通俗的解释就是,吴宇森之类的黑社会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的结果,是虚构而不存在的,或许存在过但早已烟消云散;而杜琪峰所描绘的黑社会则好似我们自己的行为一样,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谁高谁低,只不过因人而异吧了。主要的是,吴的电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痛快淋漓的感受,而杜的电影则给人一种引发深思而又朴实无华的感觉,两种方式的结果无非都是加深电影在读者当中的印象而已,但对于现代电影来说,杜无疑高明于吴。


故事的叙述非常的简单明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帮派选举自己新一届的龙头,而这种选举无疑再一次的分裂帮派当中的势力(嘿嘿,中国人的每一次选举何尝不都是如此),因为利益的不同而推选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的选举对象而导致这个帮派内部四分五裂。乐哥(任达华饰)仁厚谦虚,在帮派当中素来威望甚高,为人有口皆碑,而对立面大D哥(梁家辉饰)因为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所以嚣张不可一世,为人张狂做事孤决。两个人泾渭分明的性格似乎早就显示了谁最终将会胜出,在一系列的拉票(这个拉票的过程足以看出黑社会的残酷血腥,恐吓、绑票、毒打、敲诈等手段不一)过程当中,因为大D将事情彻底的推到了一个几乎难以挽救的局面(因为警方的介入而导致帮派的大佬全部被强行拘禁),而且近乎天真的另起炉灶无疑让自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反观乐哥在上一届的龙头伯叔的鼎立推荐之下,稳扎稳打攻心为上,最终在投票上战胜大D而获取新一届的龙头位置。然而大D不肯服输,一场围绕争夺帮会权利信物-龙头仗的厮杀又引起了两大阵容的厮杀,最终以乐哥夺取龙头仗而告胜。


故事非常的简单,而且杜也是这类叙述故事的高手(香港电影导演在故事的陈述和情结的推展方面确实有着自己独到的功力,无论如何复杂的故事总是能够让观众看清楚也是一种水平的体现。),但在整部影片的结构方面却过于的复杂,反而削弱了故事推展的力度,让这个情节肎长压抑。从影片的开头一直到公推乐哥为龙头的这段非常的晦涩,让人难以明白,而从夺取龙头仗开始,情节的推展变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舒展,情节和结构变得明朗化。两大阵容围绕着龙头仗开始了最终的生死较量随着快节奏的情节推展而高潮迭起一波三折,斗志斗勇、血腥暴力、钩心斗角、风云突变曾不出穷,终于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了形而似的快感。


虽然乐哥夺取了龙头仗,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大D暴躁的性格让观众知道绝对不会就此平常的收场。果然,大D虽然表面臣服于乐哥,但对于帮会的龙头位置一直虎视眈眈,虽然不能坐到其位,但却变相的暗示乐哥可是仿照其它的帮会设立两个龙头位。‘窝恻之塌岂容他人酣睡’以及‘一山不容二虎一国难立二君’的思想做崇最终让乐哥选择了一种暴力,用石头结束大D的生命,而自己则被监控的警方捕获。


梁家辉和任达华都是香港资深级别的演员,均以演技精湛著称于世,对于这种角色的把握是轻驾熟车信手拈来。梁家辉早年在《黑金》当中所扮演的反派角色是其目前演绎类似角色的一个颠峰,从此之后的表演走向低谷,包括最近在成龙新片《神话》当中所演绎的角色简直可以到了用“弱智低能”来形容也不为过,而在《黑社会》当中又看到了一个类似《黑金》当中的梁家辉(只能用类似来横向对比而已,相比之下这次因为角色性格的使然让梁的表现有所削弱),残暴狠毒、独断专行等卑劣性格的表现都十分到位,将一个有勇无谋且权势欲望无边的黑帮分子演绎得入木三分。如果说梁的表演在这部电影当中是外向型,那么任达华在属于典型的内向型。任几乎在不动声色的过程当中就把一个残忍狡诈、阴险歹毒的现代‘岳不群’刻划的栩栩如生,而两大实力派的精彩对决是本片最为出彩的亮点之一。


黑社会》当中出场的配角角色实在太多,让观众眼花缭乱,加上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更是云山雾罩。而其中扮演黑帮上一届老大的伯叔的表演可圈可点,不温不火老成持重,将一个幕后的黑帮分子诠释的活灵活现。其中饰演各个黑帮分舵的负责人以及夺取龙头仗等一系列角色的出现都可全可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的开场,梁家辉饰演的大D到一个分舵拉票的时候所遇到张家辉表演的一个蛊惑仔,大D埋怨张家辉多嘴而强迫他吃掉盘中的勺子(瓷器制品)时,张家辉将勺子捻碎之后倒入自己口中的片断,随着镜头的特写给张家辉脸部表情的时候,那种黑社会生活的残酷随着张鼓动着青筋的腮般一样印在观众脑海当中。后一个场景比较深刻的是保护龙头仗一段当中,其中一个肥仔在对方威胁的情况下仍旧誓死不交龙头仗,而在对方的折磨下一段段的背出班规的画面令人记忆犹新,用一种近乎潜意识的幽默将黑帮生活的无奈、残暴以及班规在现实当中可有可无的那种可笑的矛盾展现无疑,而又对那种背景之下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忠义”二字肃然起敬。


而作为个人来说,古天乐一直是本人比较欣赏的香港新一代演员当中一位,然而在本片当中委实让人失望不已,作为卧底的古天乐在本片当中除了在夺取龙头仗当中煞有其事的出现以及警界领导每次出现新情况都给古致电之外,确实很难看出古在其中的作用,而少量的戏份也难以支撑古自己的表演风格,让人失望之余莫免惋惜。作为影片当中唯一的女性,邵美琪所扮演的大D的老婆更是让人难以理解,一个戏份少的可怜的且可有可无的角色在影片当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难道仅仅是为了让这个充满了男性世界的影片当中出现一个女性而获取一点点的真实感吗?


看过影片之后,总体评价是,在今年香港并未涌现有质量的作品(虽然成龙大哥的《神话》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我还是要说这是成龙面对市场压力的一种妥协,是成龙电影当中最为失败的一部作品)的前提下,《黑社会》挟其锋芒以及杜个人在电影节的感召力、梁任古三人的明星阵容及票房的号召力之下还算作不负众望,按照商业电影的评估来说属于中等水平,而对于杜琪峰个人电影的过程来说,则有所下降。


杜在这部电影当中另僻蹊角,至少在两处上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彰现了杜的电影当中一贯鲜明的个性化。


其一:本片虽然是一部黑帮电影,然而从前至后,火爆的动作场面少之又少,全剧的情节不断的通过各类人物的对话来支撑,而故事的讲述也是通过众人之口来加以描述,这在以往大家对于黑帮片的认识上是很少见的;


其二:本片当中没有出现一支枪,也没有听到一声枪响,这又创造了另外一个前无古人的黑帮电影。或许我们可以容忍通过文戏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性格以及那种剑拔弩张的局势,只要你所用的演员有足够驾驭戏剧的能力就行,然而对于现代的黑帮电影来说,没有一只枪没有一声枪响委实所思非夷,让人难以至信,难以想象,但杜琪峰做到了,无疑还做的比较成功。


凭此两点独特的带有杜自己风格的电影,在今年整个香港电影无佳作涌现的情况下,还是能够让观众愿意做到电影院里。


但,这部电影显然也存在两处让人明显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说是《黑社会》的三大硬伤:


其一:乐哥为什么最后几乎丧失理智的用石头砸死大D,而且是在两个人钓鱼的情况下(钓鱼的场景就意味着这里可能不是非常的隐蔽,可能有人监视,况且但是大D的妻子和自己的儿子都在场)为什么?凭什么?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来说,乐哥的阴险、狡诈而赋有智谋的策略最后不战而胜,就算大D再嚣张,即使乐哥无法容忍,他需要自己亲自出面吗?除掉一个人人都不喜欢的且无智谋的人物,他完全可以假借他人之手而除掉异己。况且作为一个黑帮的大佬,乐哥应该非常的情况,自己在公众场合之下的一言一行是不收到警方的监控,但就是如此之情况下,导演还是设计了这样一个让人看不懂的近乎弱智的情景,唯一的解释就是乐哥分裂了,是严重的精神分裂,但可能吗?


其二,古天乐为什么是卧底?这个卧底对于影片故事情节的推动到底有什么作用?古天乐在影片当中起到了什么用?从头至尾没有看出,至少我是没有看出来。古的出现是其作为卧底的帮派风舵的老大被大D给绑架而出现营救从而和乐哥站在统一阵线,但最终其老大还是被大D给整的残废。而夺取龙头仗的过程则纯属虎头蛇尾,纵使古不出现,张家辉也能夺得龙头仗,那么古的出现是警方的安排还是剧情的需要呢?另外从故事的情节介绍上,张家辉也是卧底,那从何处看出来呢?


其三:影片的结尾出现了古推着其残废的老大出现,而其老大语重心长的在告诫后人,不可误入歧途,做人要正直等等之类的,类似了内陆的主流电影,结尾的说教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从杜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来看,这应该不是其目的,那么出现这个结尾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内陆市场的考虑(考虑到进入内陆市场必须通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批制度确实是一个主观噫想的原因)?可是作为个性鲜明的杜有这个必要吗?一个导演不可能完全忽视市场的客观需求,可是过于的注重市场的反映则无法创作出经典的作品,从杜琪峰的一贯风格来看,显然不是如此。迫于香港电影市场的容量而作出伤害电影本身的措施从而迎合内陆广阔的市场,这不仅仅伤害了电影本身,也然这部带有杜琪峰烙印的电影蒙上讳口而已。


在影评的背后,我实在按乃不住又要再一次的抨击国家电影审核制度。根据媒体的信息反映,这部大制作的影片前后有4个小时360分钟,而嘎那影展的时候被杜琪峰剪接成150分钟,而到内陆之后又被剪接成120分钟的电影,从而让很多的情节让人看不明白,而存在的三大硬伤当中的第二个显然是因为影片太短了而造成叙述不清。港台版的叫做《黑社会》,而电影到了内陆则成为了《龙城岁月》,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这种遗憾属于杜琪峰,属于梁家辉、任达华、古天乐,属于影迷,更属于中国电影,从反面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悲哀。


附件:


帮会及三合会简介:


中国之有帮会,已经有三百年悠久的历史了,洪门的武宗,洪英——就是洪门的始祖,王船山、顾亭林、张沧水、傅青主、黄梨洲诸先烈,他们认为亡国的大仇必须复报,而这异族称尊的专制政权,更有推翻的必要。要想达成这种伟大的使命,无疑的先要集中群众的力量,得有相当的根据地,才能逐渐演进以底于成。于是决议,一方由郑成功率领所部的将士取台湾为根据地;一方由王顾张傅黄诸先烈苦心焦思创出这以“灭清复明”为主旨的革命组织来。首先在台湾立“金台山”,这山名系取金台招贤的意义,当时的龙头是郑成功。首先参加的也都是他手下的将士,后来全台民众差不多全体都参加了,这就是我们“洪门”“开山头”的来源。


由于清廷不断的仇视捕杀,致使“洪门”中人不容易得到充分活动的机会;于是变更策略,公推翁:岩,钱:坚,潘:清,三位去做间谍,另组“安清道友”——就是“清门”,帮助清军运粮,从表面上看它是辅佐清朝的,但其实却是“洪门”的化身。


“理教”的创立亦复如是。由“白莲教”、“天理教”、“八卦教”、演进到“义和团”、“红灯照”,以及现代的“理教”,同样是借着神道设教,戒除烟酒的名义,遮蔽革命的迹像;这从清末国父领导国民革命时,清洪理三教一致加入战线,努力革命,后来又在总裁领导下从事“清党”、“抗日”等工作,可以看得出来。


三合会的前身是明朝末年郑成功委派陈近南所创设的天地会,后来清廷立足中国之后,因为对洪门的注意,使洪门弟兄活动上受到了极大的威协,于是天佑洪才把洪门改为三合会,又名天地会。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施格列著的《天地会研究》一书(商务版)中,对于天地会的起源,说:“天地会的起源,中国史藉未见载记。天地会也不大注意这点……”等语,实在可以说是一个错误。雍正、乾隆中,洪门中弟兄更为清廷注目。这时,华侨在南洋一带的日众,天佑洪才派部将林烈向海外南洋等地发扬三合会,树立洪门在南洋一带的基础。


人们所说的帮会,系指“清”、“洪”、“理”三教而言,夷考其实,最初只有“洪门”,“清”与“理”皆是由“洪”蜕化而出的,正所谓“红花:指洪,白藕:指理,青荷叶:指清,三教原来是一家”。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WdgDmtMmWmpbPgz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