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电影节之 《最好的时光》
2005-10-30 9:57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喵喵咩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侯孝贤的电影一向都是需要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看的。因为电影节的缘故,有幸在电影院观看了他的这部《最好的时光 》,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侯孝贤用他一贯的舒缓宁静的方式讲述了100年内三个时代的三段故事。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Three Times 》(注意,可不是“三次“,而是“三个时代“ )正好反映了这部电影讲述三个不同时代的意思,但是同时又觉得不如翻译成《The Best of Times 》更能体现导演的用意。
整部电影充满了对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的追忆,就像一张张老照片从天上一片一片飘落下来,通过三个故事里面的一个个片断折射出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人,事,物。从前两个故事里面,很能感受到导演对回忆的珍惜,因为“回忆是从那些已经消逝的时光中来的“。他用一贯朴素平缓的镜头呈现了在特定历史时空下人们生活的处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
电影的第一段叫做“爱情梦“ ,时间是1966年,地点在高雄,讲述了当兵回乡探亲的阿兵哥和桌球厅服务员小姐的故事。在那个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刚刚结束,人们生活刚刚开始恢复平静的年代,(能看出导演对这个故事特别偏爱,因为这正好是侯孝贤年轻的时候所处的时代)年轻人们无忧无虑。他们打撞球,谈恋爱,听 Beatles 的“Rain and Tear“一切都是那么欢乐和美好。男女之间谈恋爱也是很纯朴与含蓄的,是那种只要拉拉手就很幸福的爱情。
第二段叫做“自由梦“,时间追溯到辛亥革命发生的1911年,地点在大稻埕,讲述的是一位自由民主运动人士和台湾茶馆歌伎的故事。(将近一百年前,位于现今台湾台北市大同区附近的大稻埕是台北最繁华的地方,从清末到日治期间,大稻埕无论在经济、社会或文化活动上,都有傲视全台的惊人发展及成长,不仅是商业活动频繁的高消费区,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如今,大稻埕繁华的岁月虽已消逝,但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昔日风光的见证)在这段故事里,导演整个用了默片的方式来呈现,只能听到优美的钢琴音乐,却听不到人物的对话,只能通过插播的字幕来了解谈话内容。这真的是一处妙笔,这样既体现出了导演对默片时代的怀念,勾起人们很多回忆。又容易体现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好像是梁启超的朋友,他在谈话中引用了很多梁启超的诗,用字幕的方式可以让观众一目了然看到诗的内容而便于理解。(不过对于电影院看翻译的英文字幕的外国观众,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领略中国古体诗的意境的)因为这一个故事的题目是”自由梦“,故事充满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张震饰演的革命人士在为国家争取自由,舒琪饰演的歌伎在为自己能脱身烟花场所找到合适的归宿而争取自由。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感情是相对压抑的,内敛的,而且常常为了更远大崇高的梦想而放弃自己的感情。
第三段故事叫“青春梦“来到我们现在身处的2005年,地点是现今台湾最发达的城市台北。讲的是一个因为早产而患有多种天生残疾,并且有双性恋倾向的年轻女摇滚歌手和一个摄影师的故事。在这个时代,喧闹嘈杂取代了过去的宁静,人们对爱情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纯朴的,含蓄的,甚至是压抑的爱情已经渐渐消逝了。年轻人的关键词变成了:颓废,浮躁,自私,脆弱... 他们的梦已经渐渐变得模煳了,甚至已经渐渐没有了梦。
最后要提一下舒淇,她的确是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三个差别很大的角色都演得有模有样,特别是最后那个歌手,演得更是得心应手,看来侯孝贤和她从《千禧曼波 》就开始合作还是很有眼光的。
侯孝贤最近的几部电影都和“时间“有关。从名字就能看出些端倪:《千禧曼波 》,《咖啡时光 》,《最好的时光 》。这次他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再次用浪漫与充满诗意的镜头打动了我。也让人看到了一百年来台湾社会的变化。同时通过发生在三个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告诉人们虽然”爱“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但爱始终还是爱。
推荐指数(最高10分):10/10
当然,对于不喜欢慢节奏,看电影不太喜欢花心思仔细感受的朋友,这部电影可能不太适合
观影花絮:
可能是侯孝贤的名气太大了,电影院里面基本坐满了观众。但是不是全都真的喜欢他的电影就难说了。看的时候后面有三个年轻人,应该是在这边长大的香港人或者台湾人ABC,看电影的过程中听见其中一个女生一直在笑,不知道为什么。另一个男生看完后说了一句“This film is a testing of my patience" (这部电影是对我耐心的一个测试)。还有一个前面坐的一位女士在散场的时候扭头问我(可能因为看见我是亚洲人面孔吧)“你看懂了吗?“我大概说了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也跟她说了可能了解一些中国历史及背景更容易理解吧。
在电影节看电影的一个好处就是来看电影的大多数都是喜欢电影的人,更有气氛,因为大家比较有共同语言。比如说在看到第二段故事用的无声方式后,很多人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
整部电影充满了对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的追忆,就像一张张老照片从天上一片一片飘落下来,通过三个故事里面的一个个片断折射出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人,事,物。从前两个故事里面,很能感受到导演对回忆的珍惜,因为“回忆是从那些已经消逝的时光中来的“。他用一贯朴素平缓的镜头呈现了在特定历史时空下人们生活的处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
电影的第一段叫做“爱情梦“ ,时间是1966年,地点在高雄,讲述了当兵回乡探亲的阿兵哥和桌球厅服务员小姐的故事。在那个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刚刚结束,人们生活刚刚开始恢复平静的年代,(能看出导演对这个故事特别偏爱,因为这正好是侯孝贤年轻的时候所处的时代)年轻人们无忧无虑。他们打撞球,谈恋爱,听 Beatles 的“Rain and Tear“一切都是那么欢乐和美好。男女之间谈恋爱也是很纯朴与含蓄的,是那种只要拉拉手就很幸福的爱情。
第二段叫做“自由梦“,时间追溯到辛亥革命发生的1911年,地点在大稻埕,讲述的是一位自由民主运动人士和台湾茶馆歌伎的故事。(将近一百年前,位于现今台湾台北市大同区附近的大稻埕是台北最繁华的地方,从清末到日治期间,大稻埕无论在经济、社会或文化活动上,都有傲视全台的惊人发展及成长,不仅是商业活动频繁的高消费区,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如今,大稻埕繁华的岁月虽已消逝,但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昔日风光的见证)在这段故事里,导演整个用了默片的方式来呈现,只能听到优美的钢琴音乐,却听不到人物的对话,只能通过插播的字幕来了解谈话内容。这真的是一处妙笔,这样既体现出了导演对默片时代的怀念,勾起人们很多回忆。又容易体现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好像是梁启超的朋友,他在谈话中引用了很多梁启超的诗,用字幕的方式可以让观众一目了然看到诗的内容而便于理解。(不过对于电影院看翻译的英文字幕的外国观众,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领略中国古体诗的意境的)因为这一个故事的题目是”自由梦“,故事充满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张震饰演的革命人士在为国家争取自由,舒琪饰演的歌伎在为自己能脱身烟花场所找到合适的归宿而争取自由。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感情是相对压抑的,内敛的,而且常常为了更远大崇高的梦想而放弃自己的感情。
第三段故事叫“青春梦“来到我们现在身处的2005年,地点是现今台湾最发达的城市台北。讲的是一个因为早产而患有多种天生残疾,并且有双性恋倾向的年轻女摇滚歌手和一个摄影师的故事。在这个时代,喧闹嘈杂取代了过去的宁静,人们对爱情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纯朴的,含蓄的,甚至是压抑的爱情已经渐渐消逝了。年轻人的关键词变成了:颓废,浮躁,自私,脆弱... 他们的梦已经渐渐变得模煳了,甚至已经渐渐没有了梦。
最后要提一下舒淇,她的确是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三个差别很大的角色都演得有模有样,特别是最后那个歌手,演得更是得心应手,看来侯孝贤和她从《
侯孝贤最近的几部电影都和“时间“有关。从名字就能看出些端倪:《
推荐指数(最高10分):10/10
当然,对于不喜欢慢节奏,看电影不太喜欢花心思仔细感受的朋友,这部电影可能不太适合
观影花絮:
可能是侯孝贤的名气太大了,电影院里面基本坐满了观众。但是不是全都真的喜欢他的电影就难说了。看的时候后面有三个年轻人,应该是在这边长大的香港人或者台湾人ABC,看电影的过程中听见其中一个女生一直在笑,不知道为什么。另一个男生看完后说了一句“This film is a testing of my patience" (这部电影是对我耐心的一个测试)。还有一个前面坐的一位女士在散场的时候扭头问我(可能因为看见我是亚洲人面孔吧)“你看懂了吗?“我大概说了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也跟她说了可能了解一些中国历史及背景更容易理解吧。
在电影节看电影的一个好处就是来看电影的大多数都是喜欢电影的人,更有气氛,因为大家比较有共同语言。比如说在看到第二段故事用的无声方式后,很多人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