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千里走单骑》:一箭三雕

2005-10-26 11:00  来源:风易娱乐 作者:王东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英雄》、《十面埋伏》这两部赚钱挨骂几乎一样多的商业“巨制”之后,张艺谋相当完美地完成了一次转身,《千里走单骑》是他自《活着》之后多年来罕有的艺术片佳作。我们应该相信,当张艺谋不再去思辩那些空洞而混乱的庞大概念,不再偏重追求震撼观众的感官与好奇心理,他仍然可以做出一部好看的电影。


张艺谋与高仓健的合作,包括拍摄前更长的交流磨合,实际上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个制作周期对张艺谋来说也是极其罕见的。但是,正是这种交流磨合,使得这部由两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协力完成的作品,呈现出了圆融的面貌。作为与外国合拍片,《千里走单骑》可以算得上中国电影迄今为止的典范。


合作的成功,就在于《千里走单骑》既是张艺谋的电影,也是高仓健的电影。以任侠、硬汉形象成名的高仓健,在晚年以温情长者面目示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千里走单骑》与他此前的《铁道员》、《萤火虫》一脉相承,几乎可称为三部曲的最终章。同时,《千里走单骑》从影像美学到人物描写,又很容易看出浓重的张艺谋色彩。高仓健自己也称,和张艺谋学会了一个中文词语“一根筋”,固执的老高田和秋菊、魏敏芝一样,属于那种坚定的“一根筋”。


无论是谁都必须承认,张艺谋是个乐于并勤于思考的导演。尽管他在《英雄》中对一些抽象理念的解析值得商榷,但当他回归现实生活,回归基本的人类情感,他的能力不容否认。在《千里走单骑》中,张艺谋再次利用了假面剧这样一个民俗性载体,而这可能是他利用得最为恰到好处的一次,没有“奇观化”,也毫不做作。假面剧对于影片的主题发掘,有着强烈的呼应,特别是配合起两对父子之间的感情细线索,真正起到了对观者动之以情、醒之以思的作用。


从他导演的《有话好好说》和出演的《秦俑》,不难看出张艺谋在喜剧幽默方面的才能。《千里走单骑》亦然,片中叫人忍俊不禁的长眠在所多有。《千里走单骑》的不少喜剧效果来自异文化的接触,这令人联想到另一部影片,在奥斯卡奖评选中曾大出风头的《迷失东京》。两部影片都涉及了异文化的碰撞,以及在失语状态下的人的处境,但各自得出的结论极为不同。《迷失东京》着力展现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隔膜的难于打破,最后以无奈收场;《千里走单骑》则刚好相反,高仓健与中国农人的交流“障碍”反倒成为促进他们心灵沟通的有利因素,并由此突破了阻梗父子的心结。这个分野,不但是作者对人性的悲观乐观看法歧异,更折射出不同哲学文化背景的不同。张艺谋的东方式人伦理念,在《千里走单骑》中得到了全面展现。虽然他曾长期遭受“投西方所好”之讥,但张艺谋的思维本质,归根结底一直是中国的,东方的。


张伟平对于《十面埋伏》的“不哭退票”说,起时更应该用在《千里走单骑》身上。而且,这部影片的票房业绩也应该不会比前两部高度商业化的武侠片逊色。明年1月28日,《千里走单骑》将在日本公映,突破《英雄》的纪录决非不可能。首先,高仓健作为日本唯一的天皇巨星,票房号召力具有全民性,此前的《铁道员》等片就是证明。其次,张艺谋凭《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声势,已经在日本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两者相加,实力自然倍增。


在名利之外,《千里走单骑》的第三个收获,是它正当其时地在中日关系恶化之际出炉,对加深两国的文化交流,缓解民众间彼此“不怀好感”的趋势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日本经团联主席、丰田会长奥田硕与中国驻日特命全权大使王毅特别发起并出席“中日友好《千里走单骑》放映会”的原因。对促进不同民族的心灵沟通而言,艺术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