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票房”看艺术电影的出路
笔者没看过影片,但从已有的评论来看应该还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除了导演小江不太知名外,监制黄建新、主演夏雨等等都是国内电影界的名人,而且刚刚从德国汉堡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从题材来看,虽然不具备太多的商业元素和卖点,但“中国版的《
艺术电影在国内一向是为人诟病的,不仅观众不买帐,连影院经理一听说“艺术电影”几个字就头疼,往往排片也是当“后妈生的孩子”来处理。就连已经浮出水面的贾漳柯拍的《
不能说组织者的初衷不对,他们也不缺乏拯救中国艺术电影市场的勇气,但最关键的是怎么做、在目前的真册环境下,如何做、用多大的努力去做的问题。诚然,如那次活动的策划者、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的总经理卓顺国说的没错——“目前,国内有一批年轻的导演,创作了一批题材和表现形式新锐的电影,需要寻找一批特定的观众;对于观众来说,剧情看片习惯正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看电影的层次提高了,需要接受新鲜的东西。这两个一结合,在特定场合观看文艺电影的需求就产生了。”——但在目前政策环境不明朗、电影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等电影观众上门肯定是行不同的。商业片需要营销,艺术片同样需要,拍片本身就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也是一个商业化的活动过程,艺术电影在这方面需要向商业片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正如卓顺国所说,我们并不缺乏艺术电影爱好者,如果将这个观众群体找出来,让他们花一点钱、甚至比商业片更多一点的钱进电影院,我想这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可以抱怨盗版DVD把我们市场的水趟浑了,但也不能说盗版就一点作用没有,起码,它让不少一般观众变成了艺术电影迷。这一个群体,你可以到每个城市的DVD影迷会等等组织去看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目前国内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极其不好的原因在于,制作人要求的是卖点,包括剧本、导演、演员等,一概向好莱坞看齐;院线要的是立杆见影的经济效益,如果一部影片第一天推出后没多大反响,那么第二天就被束之高阁。前段时间关于超级女生的一个名言——“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票房至上”的理论同样反映出影院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毛病。如果这个状况不加以改变,那么总有一天我们的银幕将完全变成好莱坞的竞技场,任人蹂躏。
如何让艺术电影观众走进电影院,是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反思的问题,包括电影制作方、院线和影评人等,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
《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一部电影能创造什么奇迹,当初好莱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