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四百下》:无因的反叛

2005-9-26 10:36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lovefaye2002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作为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四百下》给人的印象就是那种晦涩难懂,包含着大量象征、隐喻镜头的沉闷影片,所以一直对其敬而远之,怕像看《第七封印》、《野草莓》或者《八部半》那样损伤脑细胞。但实则却不然,这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开放式影片!

学校,又是学校,让我不由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还有《坏孩子的天空》,到底本片又将会如何来反映学校生活呢?一阵教室里的纷乱嘈杂过后,故事的主角很快便被凸现出来,那是一个有着俊秀面庞,气质略带忧郁的男孩,从一开始就与严厉而喋喋不休的老师作对,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的名字叫做安托万!

接下来导演又将镜头深入到他的家庭。那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平民式家庭,父母成天在外奔波忙碌,无心来关怀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母亲对他很是冷淡,仿佛眼前的小孩不是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后来影片交待了缘由,其实安托万原本可能不会出世)。在这样一个缺乏关爱的环境下生长,小安托万的内心显然很孤独,充斥着对学校家庭的反叛,充斥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总是想脱离父母独自闯荡,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抄袭,逃课,离家,游荡,最后发展到和好友雷内一道偷家里的钱,偷父亲单位的打字机到黑市去卖。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买家而心虚,欲将打字机放回到原来位置时却被逮了个正着。感觉无法对他进行管教的父母将他送进了少管所,实际上是在推卸自己并未尽到的父母职责。如果一家三口总能像那天晚上看电影时那样开开心心,和和睦睦,小安托万也就不会出现如此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了(《青少年哪吒》中小康的父亲也提出要和小康一道看电影,莫非是对特吕弗的一种致敬?)!

但现实情况却是安托万越来越反叛,有的时候甚至没有任何明确的动机,纯粹是为了发泄内心的破坏欲。比学校严厉得多的少管所只能暂时锁住他的肉体,却不能锁住他那颗奔腾到足以携带肉体一同奔向大海和蓝天的心!

作为特吕弗向长镜头学派创始人(也是他恩师)安德烈.巴赞致敬的作品,《四百下》中自然运用到了大量的长镜头,表现人来人往的巴黎街景,表现安托万逃课一天的琐碎生活。冷静客观的镜头语言使得我们觉得自己仿佛不是在观看电影,而是在实实在在地体验着周围的生活。其中有两个长镜头尤让人记忆深刻。一个是体育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在城市的街道上慢跑,跑着跑着孩子们顽皮的天性便驱使他们三三两两地躲了起来,只剩下两人仍旧跟着他,导演通过城市上空俯拍的长镜头将这一场景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还有一个就是影片的结尾,镜头跟随小安托万来到了海边,跟随他那颗不羁的心一起奔向自由,最后突然又来了一个定格,然后慢慢放大,显示了一张粗颗粒状态下少年脸部的特写,有些天真,又有些茫然!

暂时的自由是得到了,但将来又会怎样?显然从这个结局中找不到答案。没有终极的目标,只有此时此刻的放纵和欢愉,也许这就是现代人最典型的特征吧!

相关链接: 青少年哪吒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