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制作部里,洪启拿了他写的一批作品与我一起分享:是的,“分享”,我喜欢这个词。《红雪莲》让我眼前一亮,我立刻爱上了这首歌词,我希望旗下的某位歌手能演唱这首当时还没有听到曲子的歌曲,我喜欢这首歌词的异域风情和质朴健康的一腔柔情;因为每天不停地听歌看稿,感觉和耳朵都变得淡漠与粗躁,《红雪莲》带着那天山的清新的风和独特的湿漉漉的雪的雾气,让我耳目为之一新。后来这首歌词居然配上的是一首爱尔兰的民谣曲子,多年后我听完这首歌曲,感觉是如此熟悉而
亲切:它让我百听不厌!
洪启谦和而胸有成竹、外表粗犷而内心细腻,虽然第一次来广州,但他一点都不胆怯,不唯唯诺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好象还叫他帮我写过文案,他的字和他的文笔我都喜欢,再后来他回了北京,坚持写歌、唱歌、推广他的新民谣运动,而且在网络上建网站,寻找音乐理想的朋友;他在西部边疆游走,制作民谣唱片,我一直关注他,默默为他叫好。
洪启是有理想有勇气的人。他拿着一把吉他,从南疆到北国,从草原到雪山,唱《我是一只离群的鸟》:“展开一双自由的翅膀,天地之间任意飞翔,眼前的世界渐渐变小,家乡的土地越来越宽广”;《红旗谣》:“唱的是什么?唱的是爱情,什么是情?永恒是爱情,什么是永恒?纯洁是永恒,怎么才永恒?勇敢就永恒。”他歌唱流浪的人,他歌唱寻梦的人,他歌唱有故乡的人,他也歌唱没有家乡永远在路上的人!他有告别的勇气,有生存的勇气,有战斗的勇气,有面对绝望和黑暗的勇气。我有时感觉他像极了那些介于战士、诗人、歌手之间的拉丁美洲的游吟诗人歌手,不过洪启更温暖、更谦卑、更柔情罢了。洪启是有大爱的人。他唱《革命时期的爱情》:“昨天的梦里又出现了你,在那绿树红墙的霞光里,醒来时眼泪汪汪号角已吹响,把思念装进火热的胸膛”。这是一首唱给革命者切.格瓦拉的爱情之歌,平等的视角、理解的关怀,温暖的情意,平淡之中包涵生命的留念与不舍。
他爱那些有生命理想的人,他爱那些有生活激情的人,他歌唱《回乡之路》,因为他梦想“请允许我把你的闺房,葡萄藤和月亮,也当作我的天堂,哦,我愿走在你的回乡之路上,我愿和你分享你童年的幸福时光。”谁会拒绝如此充满浪漫激情的爱恋?他爱《流浪人》:“给他喝的水,再给他一双鞋,千万不要问他从那里来,不要往伤口上撒盐。”这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深情的呼唤,这种义无返顾的关怀,我们极少从流行音乐中感受过,是洪启吹走了世俗的灰尘,让我们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歌唱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光辉和歌唱的神圣性。他激活了我们的艺术良知,让我们看到音乐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独立地坚持、自由地创造永远是音乐真正的灵魂所在。
洪启的专集歌曲作品《红雪莲》的问世,我以为是水到渠成的事,他是注定要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的人,这一点我从不怀疑。因为他和张广天等人一样,是代表了中国流行音乐中民谣吟唱的坚实的歌唱者,也可以说是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一股清流。我从他们的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民谣弹唱的发展会如此的微弱不成气候呢?也许是我们对民谣的感受历史性的有先天的缺陷:我们喜欢媚俗的旋律、我们喜欢丰满的热闹、我们喜欢不痛不痒、我们喜欢甜美、我们喜欢妩媚,而这些东西,洪启的民谣吟唱没有提供,他们给我们简单的配器编曲、给我们粗躁的歌喉、给我们诗意的吟唱,给我们不加修饰的火辣辣的情感。我在读索飒先生所写的描绘拉丁美洲文化发展史的《丰饶的苦难》一书时,为智利的歌魂比奥莱塔深深打动,她是用血用生命用灵魂在写歌唱歌,就算你不听旋律,你朗诵她的《感谢生活》都会让你热泪盈眶!还有抛弃优厚的上流生活后“拿起吉他,走向底层”的歌手维克多,他写的《给流浪儿的摇篮曲》、《套索》、《脚夫》、《如果歌手沉默》、《向农夫的祈祷词》,听歌名就让人热血奔涌!我感觉到,洪启他们的歌曲就代表了这种向度和这种力量。
在当今的中国流行乐坛,谁还在为底层民众歌唱?我知道,受资金的影响,洪启的歌曲在推广、制作上还比较简陋,然而有时候简单也是一种难于言语的美。我一直很喜欢美国的民谣歌曲,从中可以嗅到阳光的芬芳、泥土的苦涩,可以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汗水的飞溅,我今天同样从洪启的歌声中收获了这些,我感到很满足。袁越先生的《来自民间的叛逆》让我读了又读,那些美国民谣歌手的生活让我着迷。不过让我欣慰的是洪启们让我看到了希望,是的,你听:“妈妈一直在为我守望,希望我像爸爸一样,虽然没有金钱和荣耀,但是我挺起了坚实的胸膛。就这样飞呀向着太阳,就这样飞呀过了海洋,告别过去心中的绝望,希望的火焰把黑暗照亮。”他们无可替代,他们是被遮蔽的优秀的歌者,是记录我们生命进程的行吟歌手!他们给中国歌坛加钙、加盐、让我们的脊梁更坚硬、让我们的目光更敏锐、更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