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上个世纪的废墟
虽然已经有过看贾樟柯纪录片式电影的的经验,但这次王兵的九个多小时实在已经考验到我耐性的极限,几次都忍不住要去按快进键。终于分四个晚上感受完了这漫长的粗糙影像,努力地想要回忆点什么,头脑里却昏沉一片。九个多小时的片子应该是包涵了巨大的信息量,但人物情节实在太过稀松平常,镜头也似乎太过漫不经心,以至于有所印象的场面寥寥无几。不知道自己又没有勇气再看第二遍,但在这之前,只能说说仅有的一些感受了。
三个部分分别题为“工厂”、“艳粉街”和“铁路”,工厂代表了人们的工作,艳粉街代表了人们的生活,而铁路在两者之间往来穿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满目的灰暗与萧条。破败的房屋,脏乱的大街,斑驳的墙壁,生锈的机器,不能说触目惊心,反正是带不来一点积极向上的情绪。以前的政治课曾讲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我想象中的画面也差相仿佛,后来在《
与城市的了无生趣相衬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表现也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工人们一个个麻木地行走、干活、吃饭、睡觉,在休息室里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在浴室里不紧不慢地擦着身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难以想象生存其中的人们会遭受怎样大的身心伤害。但他们还是漠然地穿行在庞大空旷的工业建筑里,即便是看三级片的时候也一个个面无表情。他们仿佛已经被异化成了工厂的一部分,像机器一样毫无知觉地运行着。拿着两三百元的工资下岗,家里的房子被强制拆迁,生活的艰难与日俱增。虽然偶尔也会有争吵与埋怨,但也仅仅是口头的不满而已,无奈忍受是唯一的选择。十七八岁的少年也整日无所事事,这样的成长环境,还能谈什么理想?只能茫然地白天穿街走巷游手好闲,晚上寄生在父母摇摇欲坠的屋檐之下,不去管明天的命运将如何笼罩。
电影的开场与结尾都是一段火车缓缓前行的长镜头,两边的工厂、平房、行人不断掠过眼际,车里的过客是无法知晓其间的种种隐秘的,但恐怕谁都能感受到那荒凉落寞的氛围。第三部的主角老杜在铁路上工作了几十年,拿着微薄的收入,始终没有正式明确的身份。相濡以沫的父子俩,让人真切感受到小人物在这个工业城市里生存的悲哀与无助。火车曾作为工业革命的开端而激发了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但看着它们有气无力地穿过那一片片废墟,似乎正在宣告着这个时代的没落与衰亡。而与此相关的人们,渺小得就像历史变迁中的微尘,无法做出任何的抗争,只好无言地挤在逼仄的房间里相互取暖,或者在酒醉后绝望地痛哭流涕,顶多也只能像光猪六壮士一样放下仅存的尊严去展示他们高贵的臀部。
观看这样的电影就像是在感受平行于自己的另外一个时空的人生一样,真实琐碎得让人昏昏欲睡,却又无可逃避。如果从文学体裁来讲我们通常所看的电影是一本本精彩纷呈的小说的话,那这种纪录片就是枯燥无味的正史,只管直笔而书。当然不是什么“帝王将相的家谱”,而是在平常不过的百姓生活,而且是毫无保留地将现实生活最真实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我想对于此有切身经历的观众来说,看这样一部电影将是异常残忍的事。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鼓起勇气对那残酷的生活真相进行逼视,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所处的也只是物质的荒原和时间的废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