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曹斐第一部纪录长片《父亲》

2005-9-10 8:26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冥间离魂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父亲》是曹斐应莫斯科三年展的邀请而拍摄的纪录作品。时值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曹斐的父亲,自称“打石人”的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正在夜以继日地炼铸邓小平铜像。曹崇恩曾经为英雄雷锋、向秀丽、安珂,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以及革命人士康有为、孙中山、宋庆龄等塑过像。同时,他也为李小龙、杨立伟塑像。作为上一代的艺术家,他的名字更多的是写入美术馆、纪念碑、革命博物馆、青山和松柏之中——这或许是人们在未来的史书和传记中所能看到的曹崇恩。而纪录片《父亲》却自然地转换了这个角度,在作者早期作品《给我一个吻》(街头平民手舞足蹈跳曼波)、《嘻哈》(民工、乞丐、清洁工等模仿HIP-POP动作)中就已经呈现出来的戏剧般的荒诞现实性,偷梁换柱地在《父亲》中巧妙地延续着:平视或亲和,琐碎或世俗化,讥峰或黑色幽默,客观冷静或略带浮夸……这一切,使赋予这些雕像生命的,不再是雕塑家和塑像本身,而是在一个逐渐丧失着英雄本源的宏大叙事的时代里面,那种充溢着“娱乐”符号的当代性。尤其可以体现在影片中“邓小平像”落成揭幕典礼上,那种不再以“央视新闻”为焦点的镜头,透露出仪式、讲话、舞蹈表演和晚宴中通常不会被当作主体摄入的一幕幕,显露出某种日益解构的基层政治面貌的危机状态。


影片既纪录了伟人雕像制造的整个过程,亦纪录了作为父女关系的两代艺术家迥然不同的个人政治面貌。但另人动容的是,在这一矛盾体中始终无法割裂的是血缘和亲情。父亲毕竟是父亲,事事亲力而为,穿着破皮鞋,为赶时间打摩的,住最普通、最平民化的房子,急起来脾气暴躁,高兴起来像一个小孩,充满着上一代人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像任何一个因为无法继续照顾孩子而愧疚的父亲一样,念叨着那些如烟的往事:“哎,你小的时候,我每天叫你起床。”父亲坐在汽车上疲惫地酣睡,父亲给远在海外的家人打电话,父亲和的士司机发生争执……的所有这些画面,流畅地贯穿着整部影片。或许,也只有当个人的真实性,回归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之后,那种洗尽铅华的朴素魅力,才可以像雕塑的原材料或尚未成型的石膏翻模般凸显出来。


这是曹斐的第一部纪录长片。也许也是她成长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之后,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地,亲密地,和她的父亲待在一起。


相关链接: 父亲 父亲 曹斐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