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年华之痛《恶魔》
2005-9-3 13:42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宗泽老将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个弃婴可能会被抛弃在冰冷的柏油路上,可能会躺在永无天日的下水道里,他的周遭是一片寂寞的黑色。于是,天使不在,恶魔附身,幼小的约瑟夫便可以焚屋、抢劫、偷盗、杀人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撒旦。他狰狞的露出微笑,挣脱一个个樊笼,保护着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克劳伊,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
那个也许因为生活所迫、也许因为过早的偷食禁果而产下约瑟夫的母亲,是撒旦之母。当她浑身颤抖着将还在哇哇啼哭的约瑟夫放在同为弃婴的克劳伊身边时,不知不觉间她已经亲手拔掉了天使的翅膀,为他披上了撒旦的黑袍。母亲把生命作为送给孩子的第一份厚礼,但她却用不负责任的态度撕毁了他的童年。如果约瑟夫注定是痛苦的化身,还不如在精子与卵子产生化学效应的时刻便施以一记毒药,早早令其解脱!
克劳伊有着与约瑟夫同样的不幸,虽然她没有变成恶魔,但天使圣洁的白色也不属于她的躯体。生来便有精神问题的克劳伊永远是一幅紧紧攥着装满碎玻璃的口袋有些癫狂的模样,时不时的用碎玻璃快速的拼凑成房屋、游泳池;紧紧依偎在约瑟夫身旁漫无目的的找寻着心中的家。约瑟夫照顾着克劳伊,并把她以亲妹妹对待,日久天长在畸形的生活空间的挤压下,照顾逐渐变为了占有。因此,约瑟夫会用怒吼和激烈的动作排斥所有伸向克劳伊的援助之手;他会用以死相威胁寻找着逃走的机会,只为与克劳伊重逢;他会怒不可泄的将与克劳伊拼凑的房屋颜色相同的民宅一把火点燃。当约瑟夫的小手开始伸向了罪恶,年龄便不是令其成为撒旦的阻隔了。
约瑟夫已经超出了叛逆的范畴,他在用一切成人都未必敢作的行为对这个不公的世界进行着疯狂的报复。影片中的警察、心理医生、收容所的管理员的确是一群善良的人,他们以为能用爱心让约瑟夫感到人间的温暖。但这个想法注定是幼稚的,他们的一切努力在已经扭曲的童心面前只能是徒劳的,换句话说注定会成为恶魔的约瑟夫怎能对迟来的爱心有所动呢?!
逃离,无数次的逃离。约瑟夫占有着克劳伊,两人一起奔向渴望的家。他们是两个不应该降临于世的孩子,那么家也就成为了他们永远的困惑——看似近在咫尺,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只有在茂密的树林中,克劳伊拼凑出一间大屋、两个人望着黑夜中万家灯火的时候,他们才能感到一丝温暖,这或许是他们童年中唯一的快乐。
约瑟夫的母亲是罪恶的,是她将自己的骨肉遗弃在撒旦的怀抱中。约瑟夫想杀她,当他尾随在母亲身后盘算着如何痛快地出刀,见到令他解恨的血色时,警车忽然出现了。于是,便有了约瑟夫两眼望着前方的母亲拔刀捅向警察腹部的一幕。那场景着实令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复仇的火焰竟能炙烤着一个孩子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造物弄人的世界理应被彻底毁灭,就此万劫不复!
约瑟夫与克劳伊萌发的性冲动,看似惊人,实属理所应当之举。他们互相汲取着温暖,贪婪的捕获着最真实的情感,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的场景是多么的惹人怜爱。相依为命,对两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
影片的最后,以一幅美好的画面作为结尾:中枪后的约瑟夫痛苦的蜷缩在躺椅中,看着在秋千上随风飘荡的克劳伊幸福得露出了微笑。导演没有虎头蛇尾的揭示出二人的命运,因为他们的未来是生是死都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当镜头以一个广角镜头俯拍影片这最后一分钟时,人们看到了二人身旁房屋的颜色正是克劳伊无数次用玻璃拼凑的蓝与黄。
孩子终于找到了家,而深深的痛却永远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那个也许因为生活所迫、也许因为过早的偷食禁果而产下约瑟夫的母亲,是撒旦之母。当她浑身颤抖着将还在哇哇啼哭的约瑟夫放在同为弃婴的克劳伊身边时,不知不觉间她已经亲手拔掉了天使的翅膀,为他披上了撒旦的黑袍。母亲把生命作为送给孩子的第一份厚礼,但她却用不负责任的态度撕毁了他的童年。如果约瑟夫注定是痛苦的化身,还不如在精子与卵子产生化学效应的时刻便施以一记毒药,早早令其解脱!
克劳伊有着与约瑟夫同样的不幸,虽然她没有变成恶魔,但天使圣洁的白色也不属于她的躯体。生来便有精神问题的克劳伊永远是一幅紧紧攥着装满碎玻璃的口袋有些癫狂的模样,时不时的用碎玻璃快速的拼凑成房屋、游泳池;紧紧依偎在约瑟夫身旁漫无目的的找寻着心中的家。约瑟夫照顾着克劳伊,并把她以亲妹妹对待,日久天长在畸形的生活空间的挤压下,照顾逐渐变为了占有。因此,约瑟夫会用怒吼和激烈的动作排斥所有伸向克劳伊的援助之手;他会用以死相威胁寻找着逃走的机会,只为与克劳伊重逢;他会怒不可泄的将与克劳伊拼凑的房屋颜色相同的民宅一把火点燃。当约瑟夫的小手开始伸向了罪恶,年龄便不是令其成为撒旦的阻隔了。
约瑟夫已经超出了叛逆的范畴,他在用一切成人都未必敢作的行为对这个不公的世界进行着疯狂的报复。影片中的警察、心理医生、收容所的管理员的确是一群善良的人,他们以为能用爱心让约瑟夫感到人间的温暖。但这个想法注定是幼稚的,他们的一切努力在已经扭曲的童心面前只能是徒劳的,换句话说注定会成为恶魔的约瑟夫怎能对迟来的爱心有所动呢?!
逃离,无数次的逃离。约瑟夫占有着克劳伊,两人一起奔向渴望的家。他们是两个不应该降临于世的孩子,那么家也就成为了他们永远的困惑——看似近在咫尺,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只有在茂密的树林中,克劳伊拼凑出一间大屋、两个人望着黑夜中万家灯火的时候,他们才能感到一丝温暖,这或许是他们童年中唯一的快乐。
约瑟夫的母亲是罪恶的,是她将自己的骨肉遗弃在撒旦的怀抱中。约瑟夫想杀她,当他尾随在母亲身后盘算着如何痛快地出刀,见到令他解恨的血色时,警车忽然出现了。于是,便有了约瑟夫两眼望着前方的母亲拔刀捅向警察腹部的一幕。那场景着实令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复仇的火焰竟能炙烤着一个孩子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造物弄人的世界理应被彻底毁灭,就此万劫不复!
约瑟夫与克劳伊萌发的性冲动,看似惊人,实属理所应当之举。他们互相汲取着温暖,贪婪的捕获着最真实的情感,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的场景是多么的惹人怜爱。相依为命,对两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
影片的最后,以一幅美好的画面作为结尾:中枪后的约瑟夫痛苦的蜷缩在躺椅中,看着在秋千上随风飘荡的克劳伊幸福得露出了微笑。导演没有虎头蛇尾的揭示出二人的命运,因为他们的未来是生是死都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当镜头以一个广角镜头俯拍影片这最后一分钟时,人们看到了二人身旁房屋的颜色正是克劳伊无数次用玻璃拼凑的蓝与黄。
孩子终于找到了家,而深深的痛却永远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相关链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