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来,让我们一起回家《杜玛》

2005-9-2 13:38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宗泽老将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个幼年丧父的孩子,为了父亲的遗愿不畏艰险,独自踏着慢慢黄沙,只为送杜玛回家;一只在狮群的围攻中与母亲走散的豹子,被早已融入非洲草原生活的美国人收留,并得到了一个杜玛的名字;一个为了出人头地,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黑人,在沙漠中与男孩和他的豹子不期而遇。

杜玛》一片用三条清晰的主线引领着观众触碰到爱、责任、理解、信任等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当黑人战胜了私欲并选择了回到家乡以尽一个做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的时候;当杜玛寻找同伴的哀嚎在广袤的草原中得到回应的时候;当小主人公完成父亲的遗愿返回家中,在稻田里与母亲挥手示爱的时候,那一行热泪不争气的从眼角慢慢流下,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到了。

好莱坞电影在利益的驱使下,让电影的本源——真实,已如凤毛麟角般的无迹可寻。当更多虚假的情感画面通过荧屏映射给观众的时候,电影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除了一股浓重的铜臭味之外,只剩下纯商业的欺骗。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看到一些“美国式的感动”不会产生化学效应的原因。

杜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或者说能够让人感觉更真实,皆因它所描绘的情感是从爱这个地球村永恒的情感主题为出发点,再辅以其他情感元素的。你有可能会拒绝一段英雄抱得美人归的佳话;你可能会拒绝一场只有在胶片里才能得以实现的童话爱情;你可能会拒绝一种在现实中出现概率几乎为零的大背景下升起的兄弟之情,但父爱、责任、与母亲的重逢却是你不可能阻止泪水夺眶而出的情感元素。

影片中的男孩在送杜玛回家的途中,逐渐将因受年龄制约的情感空洞填满。他知道猎豹眼角的黑纹是为了在猎杀时遮挡刺眼的日光,但孩子的成长如果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中的一行行铅字便如同一个畸形儿。因此当男孩从黑人的口中得知那两道黑纹的形成是因为母豹失去孩子而流下的泪痕的时候,也许先前他送杜玛回家更多的是因为父亲生前的嘱托,但现在他明白了促成母子团圆是一件多么势在必行的事情;当男孩在密林中被黑人出手相救的时候,他先前对黑人满足私欲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不信任就此烟消云散,他明白了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影片以一个男孩的经历用镜头语言叙述着人类情感是教科书所不能由表及里传授给人们的,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填补自身的情感空洞。这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这是一种经历、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男孩逐渐有了更多的情感因素,他的“老师”——那个如果碰不到男孩和杜玛还会继续迷失的黑人也到了迷途知返的时刻。于是便有了片中那段最引人深思的台词:我们都是同一条河流里的旅行者,祖父母、父母、他们的子女,我们在河流里的时间都有限,我们只是要在消失前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黑人又找回了那份理应承担起的责任。他,可以回家了。

杜玛在与男孩的不舍中找到了自己的同伴,黑人在一次思想的净化之旅中找到了回家的路,男孩也从成长的指示牌上有了回到母亲身边的冲动。在茫茫大草原的映衬下,观众也明白了人因为个体的渺小而产生的脆弱只有用家这个避风港才能得到呵护。

“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对杜玛来说,就是它的野性;对瑞普来说就是他的家庭,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父亲。”,男孩赞姆的最后一段旁白在一个女声悠扬婉转的非洲音乐中使《杜玛》得到了升华。人只有具备了情感源泉才能明白家的意义。那么,不妨让我接着男孩的尾音对所有观众说上一句:“来,让我们回一起家!”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