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千杯不醉》教你如何“对她说”

2005-8-28 9:00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罗南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尔冬升是位感性的导演,电影作品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流露出真情实感来,温情却不造作,这点难能可贵。纵观目前的香港影坛,可谓是青黄不接,烂片泛滥。用偶像打招牌的《头文字D》,用黄金堆积的《七剑》,除了票房,还剩下什么?但是尔冬升的电影不一样,他除了票房以外,还有真切的感情,纯正的心态。

不可否认,尔冬升也走过一段偏离正规的路线,所谓的偏离,无非是选取了些边缘题材的话题,青涩的《早熟》,倾斜的《旺角黑夜》,因而对其褒贬不一。今年的“七夕”之后第七天,尔冬升却一反常态,选用了“成年人之爱情宝典”来骗取我们身上的一部分东西,这次骗的不是眼泪而是换成了我们久违的笑声。在一片轻松的状态下,表明香港电影还没有死,还没有绝望。

千杯不醉》一看标题还以为是一部关于酗酒的电影,其实不然,喝酒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前续准备,所谓酒后吐真言就是这样由来罢。电影便跟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通过喝酒来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通过呕吐来散发我们自己的羞涩,现在用“借物抒情“这个词语来表达尔冬升的企图,就显得比较合适了。

现代的都市社会里,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稀少,关系越来越僵化。大家都拥有自己的想法,更想把自己的想法强灌于他人的思维之中。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便会出现。自私,沉默,唯我独尊,缺乏体谅、安慰也会应运而生。纵使有一部分人,自身是优秀的,但是碍于面子,碍于目前主流人群的态度,也会缺少交流的频率。有人说:都市就是钢筋水泥,都市人就是一群寂寞的青蛙,一点也没错。但是有了酒之后,一切都不同了,酒精可能麻痹我们的大脑,酒精也能够使我们兴奋,兴奋地让我们滔滔不绝地说话。有了说话,就可以交流,就可以相互理解。但是光说酒话还不行,不能令人满意。就像杨千嬅不喜欢吴彦祖说酒话一样,因为酒话说过就忘,一张没有签字的空头支票也是如此。这时尔冬升就又开始发挥他“教父”的本质特性了,教导我们:要说话,要多说话,不要酒后说话。这个观点的提出恰巧可以缓解当前都市年轻人的弊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抛开主题思想,再来谈谈几位演员的表现。

我对杨千嬅不太熟悉,欣赏影片将近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位女生不是郑秀文。怪不得,我还一直纳闷,什么时候郑秀文的脸型怎么变得那么圆了,瀑布汗。杨千嬅的 演技在尔冬升的指导下有了明显的提高,眼睛特别漂亮,会说话,肢体语言丰富,情感戏把握地恰到好处,没有张柏芝在《忘不了》里的歇斯底里,我已经很开心了。在欣赏她的表演同时,也反映了尔冬升戏路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悲剧情结。演员在笑,而我们在哭,那才是好导演的价值体现。吴彦祖,过去我一度蛮鄙视他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瓶,就是长得有些洋气而已,而且脸部表情有些呆滞,跟史泰龙倒是有一拼。《千杯不醉》中,吴彦祖的表演依旧沿着老模式在走,沉默寡言,有点缺乏生气的感觉。照理说,一个喜欢环游世界的人,应该是开朗才对,毕竟见了世面多了,情感也丰富了。吴彦祖还是适合演杀手的角色,够酷够帅。方中信老大哥太令人惊奇,习惯做杀手的他,在这部戏里却是幽默与智慧并存,为电影增加了不少的亮点。这亮点太需要吴彦祖来学习了。

影片的布景设计,不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拥挤的街道,凌乱的里屋,并不豪华的法国餐馆,一切都是如此的朴素,也正是如此的“朴素”,我们才会把目光聚焦到演员的身上,来体会且回味他们的内心变革。其实《千杯不醉》所反映的内容,也有“朴素”的韵味包含其中,男主角主角都是平民,甚至连“黑帮老大”也是平民化的,因而简单的布景也恰好符合了“朴素”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

千杯不醉》表现出来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高票房体现而已,而是在于它所折射出来的许多现实意义。第一,告诉我们要懂得说话,努力地“对她说”。第二,拍商业片要拍得符合实际,要善于打动人的心灵。光是这两点,《千杯不醉》就算得上是比较不错的精神食粮了。


相关链接: 杨千嬅 吴彦祖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RfFpIyXZ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