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D》赛车影像的香港改装
刘伟强以往的电影,给我的感觉还是欲区别于传统的香港电影,在人物,情景的设置上,可以看作是从以往的繁琐变为简约,这也是香港电影在多种因素制约下的无奈选择,而同时,香港电影人也失去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就以韩国电影《
那这一次的《
虽说在商业上的考量,包括原漫画的影响,演员,导演的号召力,使得本片足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但如果你仅从影片编导的思路来探求,却恰恰是模糊的。
影片中的场景,道具,角色名字,次要配角,都时时的怕你忘了这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那么刘伟强,麦兆辉又是以怎样的导演手法去平衡这种中日差异?影片中,是否透露出香港电影人眼中的日本了吗?
至少我没有感觉到。
很多朋友都质疑刘伟强对杜汶泽的骄纵。不过,想来刘伟强还是有他的动机。应该不难发现,之前的几部刘伟强作品,传统插科打诨的角色,都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包括《
要从一部大容量,路人皆知的漫画里撷取精彩段落,对编导而言,确实是个挑战,况且刘伟强还要平衡各方面的流行元素,而从他以往的电影来看,这方面,也并不是他的强项。
对于此片的评论,周杰伦的处男演技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我还是从角色塑造这一老土的角度来说,在漫画中拓海开始时对赛车毫无兴趣,只将开车看作一份家庭责任,也从不以自己的车技为傲,重野秀一对于此种性格的定位,想来还是为了表现拓海超越冷静与热情之上的天赋异秉。
对于一项爱好的狂热,会促使人不断的追求,而赛车,同时又需要你能在兴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熟悉各项参数指标,并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做出自己的反应。而显然,漫画《
在影片的赛车场景中,周杰伦标志性的动作就是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托着腮帮,透露出的信息是直接的,不过,这一镜头只是间隔的重复,并未与周围对拓海的“刺激”画面相剪辑,从而将这种闲情逸致推向一个极致。另外,我有一个设想,周杰伦的公众形象,部分表现在他对音乐的独特敏感度上,那影片中也可着重添加这样的细节,拓海对引擎声,各种环境,零件声,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和反应,这样的加工处理,更能丰富周杰伦这一角色的质感。
刚才谈到过香港的世俗文化,长久以来,还是给人一种随性,慵懒,放纵之感,而实际上,这种氛围与赛车文化,还是缺少一种互通,结合点。影片中除了反复提到车子的型号之外,你很难感受到对于细节,对于标准化数据的热衷,留下的只是中国厨师式无法言表的的良好自我感觉。如果说日本人的某种偏执与冷酷的性格,还能够通过漫画的方式,适度的嫁接到赛车文化上的话,那这一次的香港改装,则丧失了对抗的冲动,倾向于青春的困惑与感悟,着重在“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你要赢的是你自己”这样兼容性很强的华夏哲理。
在漫画中,很多时候,最吸引人的还是在每次较量之后,透露出的秘技与心得,如“故意将内弯的车胎掉进排水沟,以路轨牵引力对抗离心力,结果得到比车胎摩擦力更大的向心力”,虽然掺有很多的想象力,却拥有广泛的吸引力。不过,在电影中,刘伟强并未对此留有悬念的设置,把握好叙事的节奏。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