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日记》:理想在路上
在很多年之前,我就发现我已失去了理想,在现实的空气里愤怒而又颓废。然后在漫长的成长岁月我的所有锐气被蹉跎得消失跆尽,然后慢慢在低潮中苦闷挣扎。浮出水面的那一刻我渴望找到一个寄托,似乎所有的英雄偶象都显得华而不实,我连崇拜都不再愿意。你可知道失去理想就意味着你连白日梦都做不了,人仿佛变成了一个孤独的游魂,又或者是行尸走肉,看不到光明眼前只有灰暗。我想这样的生活往下走就是越来越严重的抑郁症,某一天我会象海明威一样给自己一枪,不过我连枪都没有,只有别的方式可以选择。
理想原来对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哪怕理想只是为了自己蒙骗自己,能够把自己骗倒那也是好的。我们需要寻找理想,需要寻找信仰,也许在以后的岁月中它们会土崩瓦解,我们仍然需要时时刻刻为自己打造一个乌托邦,这样我们才有生活下去的意义。所以说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哪怕他们为理想献出了生命,他们仍然是幸福的。
这里有一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年轻人理想缔造的故事,这个年轻人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他永远都在为这个理想努力,直到他倒下去。象夸父一样追逐自己的太阳,永不停歇,直到倒下他还可以幸福的离去,人们说他至少是值得骄傲的。
切格瓦拉的偶象化
切格瓦拉这个名字我最初并不曾听说过,那是当满街的年轻人都穿着印着他的头象的文化衫到处晃荡时撞入我眼帘的,而后又在各处频繁的见到这个名字和这个熟悉的头象。人皆有之的好奇心驱使我想搞明白这个大明星倒底是谁?
万不曾想格瓦拉却是位革命烈士,而且是位红色的马克思主义者。再深入了解一下,他居然曾经作为古巴的官方代表访问过中国,和毛主席会过面。太奇怪了,这样一位与共产主义紧密联系的英雄居然不为我们所知,却成为了西方世界的偶象,而我们对他的了解也更多的来自于西方。我想太多的年轻人穿着格瓦拉头像的衣服,却对他一无所知,对这个文化偶象似的人物一无所知,而我更想了解他偶象化的原因。
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中为何只有切格瓦拉脱颖而出成为年轻一代眼中的偶象,综观其一生我觉得一切离不开他个人的人格、气质,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理想和信仰的无比坚定和执着。即使那些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们也很少会有人象他这样放弃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而继续追逐自己的理想,能够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他超凡脱俗之处。已作为古巴领导层的他却不愿意停下来享受胜利果实令自己慢慢腐化变质,放弃一切功成名就继续为理想战斗,他是一个为理想而存在的人。他的理想何其博大,作为一名阿根廷人他却不愿停留在某处,最终让生命因理想而终止。这样的革命者实在是完美的理想化,成为偶象似乎也变得理所当然。
公路电影
事实上这并非是一部相关革命的电影,它的意义在于去除作为切格瓦拉身上的神话味道,《
南美的风光一幕幕在眼前掠过,不停地按着计划赶路,时光变得模糊,只有年轻人的一路风尘。看着两个青年轮流驾着一辆破车,不停地摔倒不停地爬起,在广阔的草原公路上天地一线间奔驰。从无垠草原到积雪山脉,还有雨季的亚马逊河,手提摄像机纪录着南美的风光,令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地球另一边的景致。风土之外更有人情,热情奔放的南美女人,是旅程中不能忽视的风情,还有那些印加原住民的神秘文化,在马丘比丘的惊讶。
一直前行,越多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带来越多的思索,主人公们开始思考,开始迷惑,内心在开始微妙的发生变化。公路电影总是会在不停前行中带来思考和改变,而这样的旅途也决定了主人公格瓦拉一生的漂泊,他的一生在那一刻已决定融入拉丁美洲,甚至融入到世界,不再停歇于某一地。
心路历程
影片《
影片并不想给我们一个英雄形象,而我们也并不想了解那个神化了的格瓦拉,那个不会跳舞却又轻狂的青年或许才是我们想知道的真实一面。家境优越的格瓦拉在告别父母踏上旅程的那一刻的心情是兴奋雀跃的,这是所有年轻人的通病,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总是伴随冲动。他们在旅程的初期格瓦拉甚至赶到女友的家中享受温柔,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没有一点成为英雄的预兆。在随后的旅程中格兰纳多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世俗的圆滑,而格瓦拉展现出的是青涩的梗直。有趣的是在旅程中发生的种种困难让他们都在发生着变化,格瓦拉也开始说谎,原来这世界上的人们总是喜欢听漂亮的假话多过真话。
两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品质叫做坚持,哪怕旅程多么艰巨,他们都没有放弃,只不过当他们进入智利时是兴奋,而进入秘鲁时却只是麻木,艰苦将少年的兴奋与冲动蹉跎殆尽,改变则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影片前后两段所展现的格瓦拉是不同的,前半段的青涩少年在影片中段发生了改变,他的世界观也因此转变。当他在旅程中受到的歧视,以及一路看来的穷苦民众,以及原住民生活受到盘剥,这一切世间的不公让他的人生目标在变化。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因为学医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的麻木,从此弃医从文,用笔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而格瓦拉的转变也是因为自己所见,他弃医投身革命是因为他看到当医生改变不了世间的不公,他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世界。正如他在马丘比丘说的:“没有枪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革命信念在那一刻已具雏形。
在影片之中,格瓦拉在影片的后半段渐渐变得沉默,面部表情也越来越多的凝重,与前半部分中的青春狂放有了相当大的差别。这样变化在格瓦拉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当他来到麻疯病人的治疗中心后这样的变化被定格放大。仿佛有一种革命者的信念被确立了起来,就如他在生日晚会上的陈词,以及他游河到麻疯病人的居住地,都充分体现了他的那份决心和意志。整部影片完成了格瓦拉从普通人到革命者的心路变化,虽说这样一个旅程并不漫长,但却是影响格瓦拉未来人生的关键。
关于导演、演员及其他
从这部影片来看,沃尔特.塞勒斯显然极善长于对人物细致的描绘,他的作品都极有质感,那种画面让人一看就感受到极具特色的拉美风格。就象他最出色的代表作《
我觉得塞勒斯在影片中对于格瓦拉人格的展现是最具特色的,他带给我们一个性格极其鲜明的格瓦拉。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的勇气与诚实,当他直言批评给他们莫大帮助的教授文笔糟糕时。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毅力的青年,当他游过宽广的河流到达彼岸时。我们领略到青年发自内心的平等意识,当他拒绝带手套和麻疯病人握手的那一刻以及当他同原住民亲切交淡的那一刻。
当导演塞勒斯对影片中的格瓦拉精心雕琢,而需要一个人来把这一切完全表达出来。盖尔.加西亚是我认识的第一位的拉丁男星,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最出色的,但就目前而言他是所有导演首选的拉丁男星。他实际上在2002年曾经演过格瓦拉,只不过那片子并不出名。对于格瓦拉这个人物而言,加西亚略显年轻,但是对于《
众多的元素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成功,导演、演员,还有摄影,影片真实地再现了一个让信服的格瓦拉,而不是活在赞誉中的英雄,电影将英雄的外衣脱去后抽离出他真实的人性。作为第三方拍摄的电影,我想他们的视角更显客观。这个追求理想的英雄,充满了浪费主义和忠实信仰,事实上他身上的光彩已不仅停留在他所追求的共产主主,而更广泛的表现在他自身的胸怀和人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