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威尼斯的东方趣味

2005-8-23 19:49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佚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威尼斯电影节的东方情结似乎由来已久,国际最著名的东方电影大师黑泽明就在此起家。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夺得金狮奖,标志着西方电影节向亚洲电影尤其是日本电影打开了大门。1952年,沟口健二凭着《西鹤一代女》获得最佳导演奖;1954年,黑泽明的《七武士》获得银狮奖。亚洲电影的魅力让西方人刮目,东方的进入也使得威尼斯电影节更具有了世界意义。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日本之外的其它亚洲国家的电影也在威尼斯频频闪亮登场,伊朗、越南、韩国的影片都有大奖收获。中国电影更是与威尼斯开始了超速的“亲密接触”:1989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大奖。1991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银狮奖。第二年,《秋菊打官司》更把张艺谋送上了金狮奖的领奖台,巩俐也戴上了影后桂冠。1999年,《一个也不能少》与戛纳闹翻,张艺谋转身投奔威尼斯,竟再次获得金狮奖。同年,“第六代”导演张元的《过年回家》也拿到了最佳导演奖。1994年,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爱情万岁》捧走了金狮奖,而17岁的夏雨则由于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表演荣登影帝宝座。此外,田壮壮、刘苗苗、朱文等中国导演也从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过大小不等的奖项。应该说,正是因为威尼斯电影节浓郁的东方趣味,中国电影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才得以被世界影坛瞩目。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