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玫瑰围墙》:一块战争切片

2005-8-3 10:43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烂人烂片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玫瑰围墙》只是二战主题的数千部电影之一,和其它电影相比,它并不是鹤立鸡群,丢到一堆片子中你不一定会把它找出来。但是,它是有特点的一部片子,它是一块战争的切片。电影选择了战争的女性为主角,而且是一群德国女性。记得有一句话:谁是战争的胜利者?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尽管她们是德国女人,尽管丽娜是德国贵族,但在战争中他的犹太人丈夫,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家,一样被关进监狱,一样被迫害。



     
电影的开头很直接,一组夕阳下的坟墓,这些人都是二战时期被纳粹迫害致死的犹太人,墓碑林立,墓碑上刻着一个一个消逝的生命,接着,是一组纽约城市大厦林立,和墓碑有着一种形式上的对应,导演要说的是什么显得很直接明了。现实的时空里,一个德国女人的丈夫死了,然而,他却坚持要用传统的犹太人悼念仪式进行悼念,甚至阻拦女儿汉娜与非犹太裔的路易斯在一起。女儿为了了解母亲行为的种种动机,她只身来到了柏林,一场回溯战争的时空旅行就这样开始。带着许多为什么的汉娜从战争的幸存者德国女人丽娜嘴里了解到罗森斯塔塞街德国女人的故事。导演安排的时空交错似乎主要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尽管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战争的伤害却还在继续,战争的伤疤从来就没有愈合。对于那些从战争中走出来,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来说,伤害将伴随终身。战争让丽娜重新回到罗森斯塔塞街,想起在那里日夜守侯的日子。也许,女性导演不忍心着力刻画战争的残暴,而更多的描述战争中的温情,所以,在这部片子中我们最多看到了纳粹用枪指着不听话的犹太人脑袋,只看到了少了一条腿的哥哥从战场上回来,只看到了几张集中营里纳粹集中杀害犹太人的黑白照片。这一切的轻描淡写,似乎都是为了展现那些德国女人如何与德国军队纠缠,保护自己的犹太人丈夫。从一些细节中去体会战争的残酷,这是导演玛格里特的擅长之道。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女人们终于从无声的等待中爆发,还我丈夫的喊叫此起彼伏,这就是女性的力量,坚韧,执着,用自己的方式与战争抗争。那一组蒙太奇剪辑节奏特别好,摇镜头与、人物中近景、脸部特写结合,具有很强的视听冲击。


 


尽管母亲是丽娜保护中走出战争的,但因为丽娜没有援手救母亲的母亲,母亲在内心永远没有原谅丽娜,这就是战争留下的。



       
我没有经历战争,但对于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种种罪行却似乎历历在目,尤其,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在纳粹集中营里的那些犹太人,瘦骨嶙殉,眼神绝望,纳粹对犹太人灭绝人寰的摧残,从精神上到肉体上,似乎对于这段历史我的脑海中是如此丰满而有血肉。我想,这当中二战电影是填补我这段历史认识,丰满我大脑中影像空白的重要工具。就象我对抗日的印象到现在还停留在《小兵张嘎》、《地道战》、《血战台儿庄》、《特高科在行动》、《黄河绝恋》、《鬼子来了》等一样,但是。因为这些电影,我脑子的日本鬼子就是龇牙咧嘴,歪头咧爪,猥琐丑陋,女日本鬼子就是水性扬花,风骚女人,破鞋烂货,可是,当我渐渐长大,发现其实日本人长得跟我们一样,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还和我们一样用汉字,也一样有帅哥美女,信一样的佛教,以至于使我不得不重新考量电影的真实性。因为对电影真实性的怀疑,因为电影人物形象的扁平和虚假,也使我无法建立起对日本鬼子如何烧杀抢三光政策最真实的感受,恨也就有点无的放矢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电影是非常失职的。当然,我们还有历史博物馆里的照片,文字,幸存者的口述等,使得我对那段历史建立了一些基本认识:日本侵华时期杀了我们不少同胞,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对于《玫瑰围墙》,我们看到的是战争中的人,而我们的电影中看到的是战争中的国家意志,所以,我怎么也不了解,60年前和我一样的小人物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只能安慰自己,罗森斯塔塞街是真实的,卢沟桥也是真实的。 ?



     
切片看到的是肌理,血肉,《玫瑰围墙》就是一块战争的切片。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