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们为什么不看纪录片

2005-8-3 10:08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狙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看过《挑战者姚明》之后我脑子里萦绕不去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不爱看纪录片?因为很显然,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即使对于我这样一个在运动方面只会跑步的体育盲而言,其魅力依然远远大于那些三流好莱坞商业大片。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制作精良、镜头花哨节奏感实足同时又绝对煽情的纪录片作品却无论是在NBA的发源地美国,还是在无数姚明忠实拥趸聚居的中国,其票房都少得可怜,这一点多少有些让人史料不及。因为即使以最保守的数字估计,排除美国不谈,只要中国十分之一的篮球迷肯买帐,那么票房也不会仅仅只是眼前这么少吧?



是人们高估了姚明的号召力么?绝对不是,在《挑战者姚明》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人们聚集在某间酒吧里观看NBA比赛的现场直播,因为姚明,他们焦灼的呐喊,也因为姚明,他们喜极而泣。由此我们可知,人们不去看这部电影,并非是内容本身的问题,而只是对纪录片这种艺术样式不感兴趣而已。换句话来说,如果《挑战者姚明》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部由姚明本人出演的剧情片,那么结果恐怕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记得多年前的中国电影院,在放映正片之前都要有一个加演,所谓加演也就是放一些政治宣传片或者科教片等等,我清楚的记得每当放加演的时候,不光是如我一样的小朋友不爱看,就是那些大人也都会很厌烦并且抱怨。唯一的例外就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部关于人体模特的科教片,大家还都看的津津有味。这部加演影片甚至成为了电影院招徕顾客的有力手段,我就曾经在看两部不同影片的时候都看到了这同一部纪录片,所以其中有一个模特的背面全身裸露镜头一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很难想象,这样的画面会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故事片电影里,尤其还是在电影院观看,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吧。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那个纪录片不是作为加演,而是在电影院里单独放映,是不是还会有人趋之若骛呢?这样的做法也不是没有,比如一些成人性爱教育宣传片,曾经有一段时间就在我家乡小县城的电影院单独上映过,甚至还把广告做到了县电视台,当然辅助以少儿不宜等等惹人猜想的字眼是必不可少的。但结果又怎么样呢?依然是观者寥寥,至少与那些同样打着少儿不宜旗号的故事片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已经给纪录片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这其中最重要的认知就是纪录片是用来作为宣传和教育手段的,不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好看。另外一方面,在盗版影碟泛滥的今天,文艺青年们虽然热衷于以观赏大师晦涩难懂的影像作品自居,但是对于纪录片而言,其遭受冷落的命运依然没有太多的改变,因为诚如我的朋友所认为的那样,纪录片太体力活了,太不艺术了。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么?为什么大多数观众宁愿花钱进电影院看一部三流好莱坞大片而不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为什么如我那位朋友一样的很多人敢于在没有看到几部真正优秀纪录片作品的前提下轻易下判断?这样的选择是怎样做出的,偏见从何而来?



纪录片的小众化不仅仅关乎作品的创作本身,同时更是一个观看传统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爱看纪录片?因为以传统观点来看,即使是最没有追求的纪录片其初衷也不是以娱乐为出发点的,文献、宣传、教育、认识事实和真相、思想表达和现实批判等等,这一切使得我们给纪录片最初的功能定位都是非消费性的。因此在观看的时候你必须静下心来,以观察者的耐心和思考者的沉稳来面对屏幕上的一切,浮躁热衷于追求时尚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接受纪录片的。



当然,随着迈克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