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安阳婴儿》一点点

2005-8-2 9:31  来源:TOM 娱乐    作者:小于搬家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我看过《安阳婴儿》,在《南方周末》以半版讨论这部电影之前,王超通过以前三联的同事找到我,希望我看看,写个报道。


我看的时候,没有音乐,没有字幕,还能看见时码不停跳动。效果非常不好,所以今天想起来,我总觉得它是黑白的。看完后我没有写,理由是前一阵同事写了个吃人的行为艺术,被上面批评了,再这么快就写个黑社会,下岗工人,妓女和私生子的电影,恐怕不太合适。


我跟王超聊过,他说他更希望是个作者,他还有个想法是,把〈安阳婴儿〉作成光盘在大街上免费发放,所以我答应了我一个上海的朋友,一旦真有VCD,我就替他要一个——他想看得紧。


上面说的那个是个理由吧,还有个理由,也许更重要,就是我不知道从那里下笔。我在电影里看到了一些真实。洛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后来大工厂一个一个垮了。在洛阳,一个大工厂跟职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往往一家人几乎都在同一个单位,所以一失业就是一家人。即使不失业,也是非常不景气的。我妹妹一个月只有300多块钱,我过去常笑她,说我写1000个字就有这么多钱。即使她是那么懒的一个人,我现在也不会这么说她了。


我父母都在洛阳市建筑工程公司,妹妹也在。我和姐姐都已经离开洛阳了,过得很好。我总是很庆幸地想,好在我爸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不然我不会想现在这么逍遥。


公司的机械化分公司就在我家楼下,以前里面停满了各种卡车,工人走来走去干活,中午厂里蹲着一片一片的人吃饭。后来车没了,工人也少了。现在工厂已经没有了,被有钱的供电局还是邮电局把地买走了,盖成居民楼。我看到过这个分公司的努力,他们曾经派了几十辆车和几十个工人去深圳干活,车的挡风玻璃上贴着红色的纸,写上车号。不知道当初那些走来走去的工人现在怎么生活的。我爸跟我说,有的工人工作了一辈子,所有的积蓄不到两万。


涧西区是大型工厂集中的地方,以前是洛阳最先进的地方,现在成了最萧条的地方。到了晚上,马路边都是摆小摊儿的,作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意。这些人一看就是从大厂里下岗的--他们身上有城市人的气味,作生意的样子很不熟练。关于下岗造成生活窘迫的故事我听得太多了。像《安阳婴儿》那个转行修车的下岗工人太多了。


电影叫〈安阳婴儿〉自有其意义,据王超说安阳有殷墟文化,而且叫起来也好听。而实际上,电影是在开封拍的。说到开封我好象又有话说了,因为我在那里读了四年书,那是个破败到让人心疼的地方,我没有在那个地方见过一个象样的工厂,除了做刺绣供出口的汴绣厂。但早上会有人在马路上用一人高的笔沾着黄泥水在马路上写大字,而且开封人能吃爱穿。它是一个有文化的、破落的、有生命力的地方。


开封的烩面很好吃,〈安阳婴儿〉有几个场景就在烩面馆里拍的。前两天见了一个法国影评人,她说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说我很喜欢里面的几个镜头,那么长,那么能沉得住气,直到镜头的意思出来,让你把他们的生活看够为止。


我能在王超的电影里看到我在生活里看到的东西,但说不上我喜欢这部电影,我能感觉到王超在操纵电影里人物的命运、言语和性格。他拍的残酷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残酷,而是电影人赋予了诗意和想象的残酷。真正的残酷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我的一位亲戚因为单位倒闭,儿子要结婚就到处借钱,而且摆明还是困难的态度。他要借的数目我随时可以给他,但他的态度却让我开始厌烦他,甚至看不起他。他从前可不是这样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时,他没有去悲壮地买血,更没有跟其他的什么女人有着可以写到故事里的暧昧故事。我想他是打算就这么着无赖地活下去了,如果老天能让他好转就好转,如果不能,就跟几乎瞎了的妻子和刚结婚就离婚的儿子这么过下去了。偶尔心情郁闷。


至于郝建写的影评,我想一个写字的人写起熟人来总是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也会有更多的感情。这样的情况下,不是误解会过多,就是会过少。而且,本质是个几乎不能再说的话。至于说“想没有想拍城市”的话,不要说这样的问题无聊,有时候只能和只会问这样的问题,当面对一个被采访者。所以我至今没有去采访姜文,我怕他会骂我问没有脑子的问题,而我现在确实是没有什么脑子的。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Leom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