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纯正的《导盲犬小Q》

2005-7-23 17:58  来源:现象网 作者:李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导盲犬小Q》改编自畅销书《再见了,可鲁》,被誉为感动一亿亚洲人心的超级畅销好书,这样的口号,确实足够能在亚洲范围内产生号召力。影片讲述一只拉布拉多导盲犬1225日的短暂一生,并着重于和几个主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影片给人的感觉很纯粹,就如三得利啤酒的口感一般。(电影中倒还真是替三得利做过一个广告)


 


导盲犬能为有视力障碍的人士提供什么向导服务呢?比如在家里,导盲犬可以引领主人到厨房,厕所,大门,等等。出家门导盲犬带领主人在便道上行走,绕开障碍物;从人行道横过马路,在人行道前停下等候信号灯提示;带领主人出入商店,遇到关闭的门或上下台阶或进出电梯,导盲犬会示意主人注意,当主人发出前进的指令时才继续前进;当主人在办公室工作或在教室上课或作其他任何事情时,导盲犬会静静地等在一边,决不乱跑。导盲犬在工作时身上佩戴特制的鞍具,以便主人牵领。与主人行走时是紧贴着主人的左边,决不远离主人。


 


而训练导盲犬,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要分三个阶段,这在电影中都有详细的阐述:第一阶段的培训工作通常由导盲犬幼犬养育志愿者家庭承担, 12个月后,这些特殊的小狗狗就要送到导盲犬培训学校集中专业培训5个月。这阶段的工作由职业训练师承担。最后是由导盲犬和未来的主人一起参加训练。


 


我对影片中情感的处理,还能接受,而且这可能和导盲犬独特的职业习惯有关。不过,观看全片后,你会感觉电影中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视角,虽然不时的有画外音的介入,但细细体味,这不是从孩子的视角,更不用说是从成人的视角。这种视角身份的未定,再加上情感的压缩,使得影片反而给人一种另类的清淡。其实对于日本片,这种形式倒是由来已久,我隐约记得早年上海电视节上,有一部片子叫《小鸭子的故事》,感觉有点相通。


 


影片中也传达到日本人最为独特的死亡观,多次涉及到的樱花和死亡,引发了小Q的悲欢离合,甚至在最后,不惜用片中少有的慢镜头来强调小Q的失足摔倒,足见编导的用心良苦。


 


影片中并没有设置很多由导盲引起的戏剧冲突,狗与人之间也没有产生通常那种特别外化的情谊,那日本人这种大刀阔斧,剔除情感脂肪的美学追求,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我不敢妄言,只想举个例子,有人评价雪的洁白,说银装素裹,一份纯净剔透的感觉,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白雪硬生生的将污浊与肮脏覆盖,造成一种粉饰太平的假象。而这其中孰是孰非,全赖观者自心。


 


香港的吴思远先生表示:一个富足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热爱动物的社会,我相信小Q一定能在内地观众中引起共鸣。而据报道,大连医科大学的训养基地,有6只小狗正在进行特殊训养,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们将成为国内第一批导盲犬……


 


相关链接: 吴思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