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森林人》:独特的以人为本

2005-7-22 17:54  来源:李翼 作者: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凯文贝肯的《森林人》,影片在相对老套的故事框架里,注入了自己的新意,而且我有理由下这样的判断,如果仅从单纯的编导角度来说,《森林人》并不比《神秘河》这样的电影逊色多少。


 


如果你粗略的观看,只会觉得这部电影是以居委会大妈式关注,猜疑,排斥的视角,抑或是《英雄本色》式的再见江湖的思路,讲述一个所谓浪子回头万重山的故事。当然,这种想法,非常贴切于我们的世俗观念和生活体验的,但我认为,以此来感悟《森林人》,并不是很合适。


 


其实,影片还是更倾向于从凯文贝肯饰演的沃尔特个人心理的角度出发。


 


沃尔特被假释后,有着种种的限制条款,但他还是被动或主动的选择了一所小学对面的公寓,之后,遇到了薇琪,正面接触后不久,两人就发生了关系,虽然说美国电影中,通常都把这个过程压缩得很短,但对于沃尔特来说,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动机,他需要借助正常的性生活,来接近对于自己“正常”的认定。那选择公寓的原因,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有评论认为影片掐头去尾,只留中间的最具戏剧冲突的部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般美国片中的痛苦回忆,往往还是以探究心理本源的方式。在《森林人》,虽然也有心理治疗的段落,不过“When I say the word "girl"...what is the earliest image you can remember?When I say the word "pretty",when I say the word "pleasure"...who do you see?“敏感,狡黠的心理医生,最有兴趣的是沃尔特小时候与妹妹午睡时,是否有过非分之想。这一探究,一方面显示出此心理医生已掺入太多的个人判断与暗示,另外,也暴露出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局限性来。


 


而从影片中周围人群对于沃尔特的反应来看,在某种程度上,猥亵儿童甚至比起杀人越货来,还要受到社会世俗观念的排斥。所以影片编导,如果试图以童年心理创伤来为沃尔特辩白,想来比替连环杀手开脱,还要来得不现实。


 


影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在于对沃尔特心理的刻画。我先尝试着给沃尔特建一个心理模型。


 


12年前,沃尔特在特定的环境,对象,情绪下,做出了错误的举动,并且是被发现,被判决,被惩罚,被定性……在12年的监狱生活中,由于没有女性的刺激,他的这方面的心理,好象可以暂时模糊化,产生了断层。假释后,沃尔特应该是以一种良好的出发点,寻求着对“正常”的定义。正如他本人曾说过:“Normal is when I can see a girl...be near a girl, even talk to a girl...and not think about...That's my idea of normal.”但是,人的意识就是这样,你越去禁锢,打压,它就越发的反弹,真正的“超我”绝不是一个理想,正常的平衡状态。


 


但对于沃尔特来说,由于社会已经把他归类到某一敌对心理群中,于是,他在潜意识中,有一种要以完全禁欲的精神状态,来重新获得社会承认的想法。他的一系列举动,租公寓,与薇琪做爱,与小女孩罗宾的接触等,似乎都可以看做是在这种想法支配下,做出的举动。


 


但在这过程中,沃尔特却发现了越来越多,周围人群类似的猥琐心态,或外露,或隐藏……这表现了什么?


 


我的理解是,这就如同相对邪恶的想法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而沃尔特由于先前的原因,竭力想与这种想法彻底划清界限,这如果单从心理角度来说,却是于己无益的。同时,也可以想到他之前接受传统心理治疗,效果甚微的原因。


 


当然,对于大众“猥琐”环境的设置,你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要将个人问题社会化,觉得我们还有很多性侵害事件,没有被发现,定性……


 


如果仅仅是从我们最熟悉的,社会大概念来讲,这是绝对的真理,但如果能缩微到对社会个体的心理层面,我们就应该更换上另外一个视角和判断标准,可能会更符合以人为本的关怀。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