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60年的孙道临,在多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嗓音圆润,吐字清晰,感情丰富;表演深沉、自然,富有激情。他演的兵戎系列,栩栩如生,从《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深受好评。出演的文人戏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还是《家》中的觉新,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这个英俊、善良又多情的才子,更是风靡了一代人,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孙道临,本来是燕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在校期间,受校友黄宗江鼓动登台演出,想不到演出一举成功,成了名扬全校的潇洒小生。几年后考入唐槐秋的“中旅剧团”,开始了演艺生涯。
1947年毕业后,翌年入清华影片公司,参加拍摄影片《大团圆》。后参加远东影业公司、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大雷雨》、《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从此踏上艺术舞台,先后主演了《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还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1984年后自编自导了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和《詹天佑》。他饰演的角色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武一文,都让人印象深刻。正所谓:文武之道,张弛有致。
2003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嘉兴举办,组委会为在嘉善出生的孙道临举行了“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奠基仪式,孙道临和他的“梅表姐”王文娟双双出席。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孙道临依然儒雅俊朗、气度不凡;当年的“林妹妹”王文娟也依旧温婉有致。纵然岁月流逝,这对璧人风采却不减当年,引得他们的影迷们至今一样迷着他的戏,和戏外他这个人。
《乌鸦与麻雀》:“华先生”让他一举成名
孙道临因在《乌鸦与麻雀》中扮演华先生,1957年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这个知识分子形象让他在影坛一举成名。
《乌鸦与麻雀》至今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难得的经典名片,导演郑君里第一次出手就如此不凡,而演员也是集一时之选:赵丹、吴茵、上官云珠和孙道临。如果说赵丹把小市民“小广播”的性格和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极为生动而自然,那么孙道临戴一副眼镜,扮演的那位自命清高又有些软弱的中学教员华洁之,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房客们集体对抗房东时自命清高、不肯领头;他向学校求助,不料因不肯监视学生,又被加上“鼓动学潮”的罪名,被逮捕入狱;华太太向房东求援,又遭到调戏,家里的事情搞不掂,单位又蒙受不白之冤,连自己的太太也保护不了。华先生的懦弱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外表文弱的孙道临把这一角色诠释得非常到位。
《家》中的大少爷觉新:软弱得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说《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软弱得让人同情,那么《家》中经常哭哭啼啼的觉新就更让人记忆犹新,其悲剧人生更令人扼腕叹息。
1956年,著名导演陈西禾自编自导了电影《家》,孙道临和张瑞芳便成了片中的“觉新”和“瑞珏”,“梅表姐”和“鸣凤”由黄宗英和王丹凤饰演。孙道临坦陈,在拍摄之初他们都没能认识到这部影片的价值。剧中孙道临因为常常有哭戏,便被大家戏称为“孙大雨”。
孙道临清楚地记得拍摄时剧组向巴金请教意见,巴金说,《家》的主要矛头是指向封建制度,而不是某个人,包括高老太爷也有他的悲剧性,觉新并不是天生的懦弱,不能表现得肤浅。这些话让孙道临找到了人物的位置。因为之前剧组在讨论人物时还在说觉新值不值得同情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在银幕上看见了那个为承担家族责任而不得不牺牲个人情感的觉新的悲剧形象,他不能按自己的心愿娶自己爱的人,也不能安排自己临产的妻子,一切都被家庭的指挥棒搅得团团转,结果兄弟不理解他,高老太爷又逼迫他,除了哭泣,只有感叹命运的不公。孙道临的表演细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忍辱负重、被牺牲的大少爷形象。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让人长叹不已。
《渡江侦察记》:演艺事业的一次突破
走上银幕与舞台后,孙道临演了不少与自己气质相符的文人形象,但万万想不到的却是与演兵结缘,文人演兵,不但同仁与影迷为之惊奇,连他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议。开拍《渡江侦察记》时,扮演侦察连长李春林是他第一次演兵,心中没底。他请扮演敌情报处长的陈述为自己画像,一身军装,手握驳壳枪,眉毛飞扬,眼神炯炯,外形似乎有点像,但气质神韵呢?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呢?与角色的距离就明显了。幸运的是当时孙道临刚从朝鲜战场回来,那段难忘岁月和亲眼目睹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情形唤醒了他的记忆,也让他有了灵感。结果,机智勇敢、神出鬼没的侦察英雄李连长被他演得活灵活现、胆略过人、形神俱佳,成了孙道临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个银幕角色。
影片公映,反响强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一等奖。此后,孙道临戏路贯通,演兵不断,《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革命家庭》中的革命者、《51号兵站》中的指导员……组成了他在银幕上的“兵戎系列”。
《永不消逝的电波》:表演上的一次飞跃
1958年,孙道临出演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地下工作者李侠,这是他表演上的一大飞跃。与以往的影片中角色的单一性不同,这次李侠因为地下工作者的身份,所以在影片中以解放军、老板、工人等不同的身份出现,这是最考验一个演员演技的时候,对孙道临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在刻画这个人物时,他注意“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脸部化妆变了,服饰变了,讲话的语调、内容变了,然而角色的核心没有变,不管以何种身份出现,他的眉宇之间总有那一股凛然正气,流露出一丝军人的气质。影片没有过多渲染地下工作者的神出鬼没,而是用十分朴素的笔触,着力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形象,他把地下工作者的英勇顽强、坚韧不拔、大智大勇和临危不惧的精神,生动地呈现于银幕,使这位无名英雄家喻户晓。
《早春二月》:成就一代小生
孙道临的代表作是《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当时导演谢铁骊找孙道临演此角色,起初还担心他太“硬气”,怕他演不出萧涧秋的“文气”。原因是他演过《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若干年后,孙道临忆及此事风趣地说,其实,就他个人的气质而言,他这个连长也是硬演下来的,他恐怕更适合演文人气重的知识分子。而萧涧秋的气质正是文弱多思,外表冷静理性,内心却充满激情。也正因为萧涧秋与他的文人气质非常吻合,所以把角色塑造得十分出色,充分体现了他表演风格的细腻深沉。在揭示内在气质方面,做到了妙传神韵,分寸得当,真切感人,最具艺术魅力,也最终成就了他一代小生的名号。
这部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的《早春二月》,对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萧涧秋在寻找出路过程中的苦闷、忧愁、踯躅、彷徨和寻求真理不得而又不甘苟且偷生、随波逐流的心态与行为作了深切、细腻的刻划。演出了外表的柔和和内蕴的深邃,刻划出了角色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使这一角色成为我国银幕上独特而具有生命的形象。
片中的萧涧秋出于人道主义,同情与资助贫穷的寡妇文嫂,这一行动不仅不能救文嫂,反而导致文嫂受诽谤、攻击,被迫投河自尽。萧涧秋最后只好无奈出走。该片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而灰色长衫加豆绿色长围巾、神情潇洒的萧涧秋更成了当时观众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引来一批又一批的追星族,男士以着萧涧秋式的装扮视为流行时尚,而痴情的女影迷除了写信外,有的还守候在上影厂门口,等候一睹影星的风采,其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时隔多年后,孙道临总结当年的这一角色,认为萧涧秋的美是越剧文人戏中那种潇洒的美,还是不拘一格的。而演员演戏不能光演外表,而要更多演内心。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返璞归真
“文革”后,孙道临在中日合拍的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饰演我国的棋手况钟山,与日本著名演员三国连太郎演对手戏,濮存昕饰演他的儿子。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原本是赵丹,没想到赵丹因病撒手人寰,孙道临成了接替赵丹的不二人选,这个角色在静默中显示出一种力量。而孙道临的戏已经老到了火候。他以纯真、质朴、深沉、自然、本色的表演受到很高的评价。
《李四光》:第一部传记片
《李四光》则是他主演的第一部传记片,诗人遇上地质学家,好比浪漫遇到哲理,按说是不太好沟通,没想到二人却视为知己。李四光儿时当过放牛娃,有过一段苦难的岁月,而孙道临在抗日炮火击碎了他的书生梦后,曾在京郊放羊度日。放牛娃遇上放羊娃,两个人类似的经历成了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李四光敞开了心扉,而孙道临也由此进入了他的心灵世界,使得这部影片的表演真切朴实、分寸拿捏得当、感情含蓄、颇见神韵。
《雷雨》:70年的不解之缘
《雷雨》,孙道临与之有说不完的情结。年少时演周冲,年长时演周萍,年老时又自编、自导电影《雷雨》并自演周朴园。可以说《雷雨》是他的启蒙戏,有着70年之久的不解之缘。大学期间他作为“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出演了剧中的周冲,那时他与角色年纪相符,黄宗江演周萍,演出后在全校轰动,校园师生遇上他俩,大老远就喊:“周萍!”“周冲!”
50年后,孙道临的《雷雨》情结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变淡,反倒越来越浓烈,最终把此剧搬上了银幕,并且自导自演。只是当年的英俊小生“周冲”已变成了忘恩负义的“周朴园”。人到老年,演技与角色已经融为一体,区分不开,就连作者曹禺先生也对此片作了肯定。
《非常大总统》:圆了自己的梦
“非常大总统”孙中山是孙道临自幼就崇拜的一代伟人,也是他一直渴望诠释的角色。后来有机会出演,但因为临时出国而失之交臂。1986他终于忍耐不住,自己动手筹拍《非常大总统》。
他悉心研读可以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沿着孙中山的足迹实地采访,八易其稿完成了剧本。他要拍成一部纪实性的史诗风格的历史人物故事片,力求达到史料的准确、人物的可信和情景的逼真。当年已被叛军炮火击毁的“总统府”,孙中山居住的“粤秀楼”都重新搭置,力求原汁原味。戏中孙中山的元帅服、中山装、学生装都是按照孙中山的画册、照片设计定制而成。在形象造型上更下功夫,反复试装、录像,造型方案变换十几次,定制的石膏模子不下几十个。化妆师说:“为了把孙道临扮装成孙中山,单单石膏粉就用掉几百斤。”吃尽千辛万苦,经过千折百回,“非常大总统”这才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孙道临也终于圆了自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