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简介
香港独立电影发展史,开始于60年代,当时流行用超8及16厘米拍摄。到了70年代,大影会、火鸟电影会等学会出现,并筹办实验电影比赛。而我们熟悉的导演吴宇森、新浪潮的章国明等,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摄制独立电影的。
到了80年代,独立电影进入低迷的情况,但90年代摄录机兴起,加上政府拨款资助,情况好转。
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简介
一九九三年是香港独立电影制作生机再现的一年。香港市政局(二零零零年改名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重办香港独立短片比赛,而香港艺术中心亦在同年主办了首届香港自主录像比赛。
自一九九五年起,香港市政局和香港艺术中心便每年合办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IFVA)。这个比赛推动了新一代的电影爱好者投入独立电影及录像制作。主办当局为鼓励不同形式的制作,将比赛分为五个组别:剧情、纪录片、音乐录像、实验及动画组。实验组自一九九六年起由另类组代替,而青少年组则在一九九七年开始成为IFVA的第六个组别。我们相信培育年青一代全情投入独立电影及录像制作至为重要,而引导年青人参与制作是让他们认识和欣赏独立电影及录像的最有效办法。直至一九九九年,比赛主要分为公开组、动画组及青少年组。
由二零零二年开始,大会增设“Asian New Force”这新环节。这个项目主要是让亚洲各地的独立短片及录像作者,不但多了一条作品发表的渠道,亦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经验与体会的平台,从而亦另本地的参赛者及爱好独立短片及录像作品的人,可以观摩邻近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和成绩,因为促进发展与拓宽视野。事实上,我们希望这个比赛是朝着国际化而发展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地达到促进各地独立短片及录像文化互相交流,和促进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
除了一般比赛活动外,每年还举办一连串有关电影及录像的课程活动,而假香港艺术中心场地举行,更会到各区学校、社区中心举办巡回推广活动,务求贯彻宗旨,加深各界人士对短片及录像的认识,引发更多创作新力量。比方每年暑假期间举行的“青少年录像训练计划”,对象是全港中学生,透过录像欣赏及讨论、剧本编写、户外拍摄练习及分组录像制作,让参加者掌握基本的录像拍摄及剪辑技巧之余,还可亲身体验拍摄录像短片的乐趣,并培育出新一代的电影及录像工作者。
一九九五年,前市政局及香港艺术中心把她们各自举办的独立短片比赛及自主录像比赛合并起来,成为第一届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资源集中了以后,奖金更加吸引,参赛人数也大大增加。
数年以来,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的创作环境已改善不少。每年比赛期间,大会都举办一系列观摩放映、课程及工作坊供普罗大众参加。而香港艺术中心节目部不但以低廉的费用为独立创作人提供录像制作器材和服务,更积极帮助独立创作人发行其作品,并设立独立电影及录像数据库,搜集及收藏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作品,以助香港独立电影的创作环境更趋成熟。
IFVA 比赛宗旨
1. 鼓励更多香港居民参与拍摄具创意的独立短片及录像作品。
2. 提高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作品之质素。
3. 鼓励香港短片及录像创作人在独立创作发展上之交流。
4. 令公众对短片及录像这两种媒介有更确切而深入之认识。
由二零零二年开始,大会增设Asian New Force非竞赛参展环节,为亚洲国家及地区(不包括香港)之居民而设,透过放映及讨论会,让香港及亚洲的独立短片及录像创作人,增加互相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