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沉默的远山》:传统美学观的回归

2005-7-2 7:41  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小吴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当我每天准时打开电脑,浏览网站的时候,我总会在醒目的位置发现用红色字体着重标明的芙蓉姐姐的最新消息。从发在网上的照片来看,这是一个长相并不出众但媚态十足的女人,我一直搞不懂,这个搔手弄姿外加喜欢写一些自恋肉麻的文字的女人为何会在网络上如此火爆。我的朋友说,这叫审美扭曲。我恍然大悟,这跟《手机》里面费教授常挂在嘴边的审美疲劳应该说属于同一类型。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审美出现了问题。


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应该是内敛含蓄的,不张扬,不外露,如微风细雨,浸润内心。而在躁动的外部世界的影响下,传统的审美观出现了偏差,那些极端的、恶心的、俗烂的东西成为人们追逐的对像。受众正在越来越接近低级趣味。物极必返,当追逐的低级趣味达到极限的时候,对于真正美的渴望就会重新进入大众审美视野。


  《沉默的远山》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美的文本。


  看过这部影片的受众都认为《沉默的远山》如春风抚摸着大地,如春雨潜入每一个人的心田。这确实是一部清新淡雅的电影,讲诉了发生在我国鄂西山区的故事,更准确的说,是主人公短暂、平凡而高贵的一生。传统美学观的复苏在片中清新可见:那云障雾绕的山岭、曲曲折折的山路、破败但古朴的茅草屋……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勾连起你无穷想像。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片中也得到了彰显。而且人与人的交流保持着即现代又古朴的状态,把中国文化里面内敛含蓄的美学传统发扬光大。


  影片主人公在远山这个时空中犹如云雾依恋山峦,像信使一般随着风来去,就像片尾曲《飘雪》所唱的那样:“这样的离别,你说走就走;这样的相知,你满面泪流”多么美奂绝伦的画面和意境,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象征。尤其是后面的几场戏,按照常规的叙事角度,应该是最能煽情的地方,但导演却回避了“出戏”之处,换了角度进行叙述:他的妻子碧秀正在厨房给他弄吃的,当她将盛着食物的碗端在手上时,碗突然摔在地上,碧秀强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面部表情却那么镇静,她把儿女叫到他们的父亲身边,女儿莉莉、儿子小辉噙着泪水,都没有表露出悲痛,反而安慰地说:“我们会去照全家福的”。影片最后镜头是他们抱着周国知的遗像在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之美,在更高的层面进行了升华和开拓,美得让人心痛


  习惯了都市生活的嘲杂和纷绕,《沉默的远山》就像你歇脚的那个港湾。我相信,走进影院的观众不会失望的,让你的心沉淀那么一下,然后抖落风尘,重新踏上征程吧!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