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郭晓东为电影梦打拼

2005-6-27 13:06  来源:现代生活用品 作者:唐建平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沂蒙山区的偏僻村落,闭塞,落后。满目碧野,清清溪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在这里生活,偶有不满,心亦甘愿。他是那样寻常的一个农家男孩,调皮捣蛋,脑壳上时有伤疤。捉鸟,劈柴,饮牛,割草。没有任何将来会成为明星的迹象。只是喜欢看电影,搭在村口的露天高台上。《沙家浜》、《母亲湖》,一遍一遍,永无厌烦。十几岁时,喜欢上了《大众电影》。并也因此有了一个机会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夏令营。他因此得以来到北京。


  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广阔而美好,超乎他的想象。之前,他已经在市里的邮电局上班。体面,稳定的收入,令人艳羡,至少在当地如此。但他义无反顾地辞掉了工作,选择离开。3月23号,他清晰地记得。已经是春天,山坡泛着浅绿。杨树染了鹅黄。有风。村子的柏油路,细似羊肠,通向山外。他背着简单的行李。只有母亲送他,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擦眼泪。车子开动,渐行渐远。他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山路颠簸,白杨树直伸向蓝天。他的内心充满憧憬,又有一种对未知的隐约恐慌。


  然而梦想固然美好,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他在北京,为电影梦打拼着,却不幸两度落榜。生活的重荷也渐渐令他难以呼吸,喘不过气来。车水马龙的喧嚣与繁华,令他一次次陷入内心的绝望。


  终于命运出现转机,在他自感沉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北京电影学院。


  穿越自卑的冰河


  自卑始终伴随着他。仅仅是贫穷就要把他打倒。他在读大三时甚至依旧贷款交学费,经济状况永远和别人不一样。和同学吃饭,打车,互相请客,即便是AA制,也不敢贸然答应。后来干脆拒绝,……囊中羞涩,害怕在同学尤其是女生面前丢脸。他回忆往事,评价自己说,在一大帮俊男靓女中,他是最默默无闻、最不起眼、最不引人注目、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甚至有人不知道他的存在。他感叹一声,表情写满了无奈。


  那段时间,晓冬自觉心理灰暗,他开始慢慢疏远于集体。但老师和同学其实一直在关怀着他。班主任崔老师带对大家说,有谁出去拍广告,一定要带上晓冬。这几乎成了班里一条不成文的纪律。大家都保守秘密,没人告诉他。直到毕业后很多年,他才知道了其中真相。


  回忆起来还有一件温暖的事情。有一年晓冬过生日,同班同学陈坤知道了这个消息,暗中组织大家,给晓冬搞了一个隆重的生日PARTY,给了晓冬一个意外的惊喜,令他特别感动。


  现在,他和大家依旧保持良好的关系。恰一段时间赵薇与他合作拍了MTV《一直下雨的星期天》,晓冬出演其中的男一号。赵薇说:“我最想合作的演员是郭晓冬,因为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


  晓冬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可以正确接受自己。他的毕业论文即是《论演员的自卑心理》,因为他对此有切肤之痛,体会深刻。“自卑情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鞭策你成为前行的动力,或者拖住你成为前行的累赘,让你黯然失色,最终迷失自己。”他深知这一点。岁月渐长,他已经懂得了把握自己。时至今日,他不再耿耿于怀于自己曾经的贫困和农家出身。他已经知道他比一般人经历了更厚重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积淀,他说,正是他表演创作的源泉。


  所以回首过去,他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一路固然充满坎坷泥泞,但这是晓冬生命中一段真实的过往;而他也终究是幸运的。


  “你也是一个好人。”


  因为某种原因,晓冬曾与电影《那山,那狗,那人》失之交臂,遗憾不已。霍导演安慰他说:“晓冬,不用着急,我会为你量身订做一部影片的。”这就是令郭晓冬终于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


  晓冬是一个感恩而知足的人。他为自己正从事着热爱的工作而满足。虽然所拍摄的每一部片子,不见得马上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但他会认真地对待每一部作品,没有丝毫的懈怠。


  《蓝色爱情》、《密语17小时》、《》、《北京,我的爱》、《玻璃婚》、《你是苹果我是梨》、《桃花灿烂》、《颐和园》……他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担纲重要角色。他经常由衷地说:“我怎么这么幸运啊,我怎么碰到这么多好人!”霍建起导演笑着和他说:“那是因为你也是一个好人啊!所以大家都喜欢和你合作。”


  朋友们喜欢晓冬,因为他与很多别的演艺圈的人不一样,“骨子里的东西未变”。在北京这么多年下来,从无名小卒到艺界明星,他吃过各种苦,历尽磨难,却本色依旧:体贴,热情,质朴,诚恳,善良。 “我喜欢的明星是赵本山。”晓冬毫不掩饰地说。“他身上有一种精神是我所欣赏的,……赵本山离开家乡同样在外打拼数载,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但他一直没有忘本,一直想着念着家乡的人和家乡的事情。”“他把自己的事业和灵魂带回家兴趣,同时又把家乡的文化精髓带给大家。”在晓冬眼里,这样的人是艺术家,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演员。


  从农村乡下出来的人会特别忌讳自己的过去,甚至忌讳再回到沟的生活状态。那会令他感觉自己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那时他的伤痛和最不出愿触及的地方。晓冬则从不如此,“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从不隐藏自己的体内流淌着土地的血液。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他不是一个忘掉根本的人。


  和晓冬交往久了,你会发现他有时孩子般单纯,心灵从不设防。在人情世故方面,似乎仍然涉世未深,不知道世道的险恶。有人甚至说,晓冬的性格太不适合这个汹涌澎湃的社会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依旧这样单纯地生活着。“你不怕受到欺骗吗?”“他憨憨地笑:“我觉得无所谓。”“如果被人欺骗会怎么办?”“他们如果愿意那样做,随他们好了。”生活中,有各色人等心怀各种目的接近他,晓冬自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并不想因此而改变自己。


  写意生活


  晓冬是一个孝顺儿子。父亲去世后,他把母亲接到了北京。八一厂分给他的房子是一套旧房,面积小,居住环境不是很好。为了给母亲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他又买了一套新房子。这几年晓冬虽然拍了很多电影,但在目前拍艺术电影几乎是不赚钱的。有一段时间他的收入不是很多,努力攒钱供房。他甚至张罗给母亲找个老伴,以安度晚年。


  晓冬目前也非常享受自己的情感状态。他对爱情同样充满了憧憬,他希望自己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家庭。母亲更盼望他早日成家,享受家庭的幸福。另一方面,晓冬说,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描绘自己的理想爱人形象:贤惠、会持家,不需要赚很多的钱,当然,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要有孝心。他在爱的路上追逐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晓冬的生活质朴简单,他喜欢追求内心的平静。尽可能地减少应酬。外出就餐喜欢快餐食品,为其简单方便。他在家里看书,思考一些问题,坚持学习英语。或者一个人静静地喝茶。苦涩中弥散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端起茶杯,他的心里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细细品味,仿佛这就是生活的根本滋味。


  他钟情于灰色。“灰色是美丽的。”灰色,那曾经是他处在人生低潮时的底色。而今,他从中悟出很多。灰色不像红和黄那样极端炽烈,也不像白和黑那样沉闷单调,它是中间色,意味着包容和无限可能。而无限可能,则意味着发展。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郭晓冬当然可以做到。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