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电影节:高山《西沙日记》
【基本信息】
类型:纪录片
片长:70分钟
设备:松下180A摄像机、835话筒
摄影:高山 关延国
编剧:高山 聂伟 冉瑞波 关延国
导演 剪辑:高山
【内容梗概】
全片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我和雨水班三名战士在西沙群岛30多天的生活。雨水班的工作是把雨水收集起来转化成淡水。每天除工作之外,我们每天都要喝大量的酒。
我们彼此谈论着各自的生活。一个人说,服完兵役再也不当兵了;一个人说,在岛上已经呆了5年,还要再喝3年;一个人说,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酒;我说,北京很脏,只有在这里,人和酒像海一样那么清澈见底。
我随补给船转遍了西沙群岛的七个岛,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实现了2年前登上中建岛的愿望。
去西沙和回北京,我越来越不知原委。当看见城市的车流,仿佛看见淡淡的航迹,还有远去的海岛。
岛,姓孤名独,字寂寞。就像我们每一个人。
【导演阐述】
■关于内容
全片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我和雨水班三名战士在西沙群岛30多天的生活。岛上生活单调枯燥,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每天电和水都要控制,所以除了工作,剩下的时间我们用来喝酒。大家谈及生活各方各面,每人守岛的心态也各有不同。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岛上的生活是平静的,甚至是无聊的。尽管30多天的跨度,包含了海啸、圣诞节、春节等事件节日,但小岛上的一切像是与世隔绝,却又有着一丝一缕的联系。我作为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来到岛上,成为片子里最大的事件。
片子结构由4个人的日记组成。日记共7篇,我4篇,另3人各1篇。旁白由我们4人用家乡话分别录制。
我的日记除了记录所去7个岛的所见所闻,开篇和结尾写了一些对人和时间的想法。我对时间一直存在膜拜的心理,而对于孤独,我觉的在哪里都一样。剪辑用了一些意识流的手法。三个战士的日记都是自己写的,没有刻意讲故事,全是原生态。
■关于创作
2002年我因为工作关系,坐飞机在西沙群岛上空盘旋过,当时就想有机会能上岛看看。2年后我想起这个对自己的诺言,加上北京的生活一团糟,带着逃避的心理,从北京几经周折来到西沙群岛。
海中的孤岛是一种人生存状态的暗示,我希望自己了解守岛的人的状态,为自己满脑子的问题找答案。上岛的前十天我只拍了一盘带子,我在等待。后来因为每天喝酒,认识了更多的人,最后我决定拍雨水班的三个人。
在孤岛,喝酒是守岛生活状态的普遍体现,尽管没有所谓艰苦、孤独的描述,但当酒杯斟满的时候,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回到北京,我总会想起在岛上看日出的心情。既然人生来孤独,万千世界里我们又是那么渺小,对于生活,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呢?去西沙和回北京,我越来越不知原委。当看见城市的车流,仿佛看见淡淡的航迹,还有远去的海岛。
岛,姓孤名独,字寂寞。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
【解说词】
撰稿人:高山 聂伟 冉瑞波 关延国
■高山
2004年12月10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来这里。一个骑车10分钟转一圈的地方。永兴岛是西沙最大的岛,只有2平方公里那么大。永兴岛上什么都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北京路上的饭馆打出“啤酒买二送一”的横幅!看来我戒酒是不可能了。饭馆对面是中国最南端的邮局。邮局的对面是中国最南端的银行。两者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从来不开门。
白天我热衷于骑车转圈,晚上就以酒会友。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人喝酒成为朋友,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在这里我认识了雨水班的几个人。他们的工作就是把雨水收集起来净化成淡水。
酒精对我的睡眠没有任何帮助,满脑子的问题。瞎琢磨。
只有一个问题对睡眠有帮助,那就是我是谁,我在哪里,屋子里除了家具、微生物、无线电波、空气之外还有什么?对了,还有时间。还有地球在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在宇宙里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几千亿个。科学家说,宇宙最初是由一个点爆炸而来,那在这个点之前又是什么呢?
一般想到这里,眼前一黑,就睡了。
■聂伟
2004年12月12日,早上6点多钟,司令部公务员就给我来了个电话,说没的水用了,要我十万火急赶过去,不然参谋长起床要用水。搞的我整天一点劲没的。现在用水越来越咳人了,明天一早上还要跑到飞机场去收水净化。
还有几天就是圣诞节了,那天也我女朋友的生日,我总觉得欠她蛮多的,那天我一定要好好的哄一下她,不然她跟别的男的跑了。中午我把这一个星期的衣服给都洗完了,每到星期一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屋里的人,因为在屋里,我的衣服都是我的妈妈帮我洗的。这几天怀疑自己得了西沙综合症,老是围着操场转,看到电视发呆,吃玩晚饭后,还一个人会不知不觉的走到海边,坐到望着大海。来部队都快一年了,其实我学了蛮多东西。至于以后,也不晓的么样子办。
晚上和班长搞了几瓶啤酒,喝多了,喜欢对着班长发酒疯,有时候说起女朋友,有时候说起屋的人,等酒醒了后,班长老会说我喝多了,搞的以后他不敢跟我喝了。其实我知道他不是不想喝,而是一跟我喝,他也会想蛮多事。
我记得他说过他跟她女朋友就是过来西沙的第一天就分手的。
■冉瑞波
2004年12月14日,每天除了喝酒还有什么事呢?
上午没有上班在家闲坐着,看看电视、看看书,等着晚上喝酒。
上次跟几个老乡喝酒,喝了酒心情好骑着单车逛风。大家聊的高兴,直接从码头骑到了海里,还一声没吭。凌晨2点,躺在了医院。我掉了半块门牙,老乡脸摔坏了。
但酒还是要喝的。除了工作,每天都是这样呆着,有酒喝就行。喝了酒海阔天空的聊,这是最重要的。今年过年回不去了。每次休假在家,没命的玩,想把在岛上失去的补回来。
我已经在岛上5年了,还要再喝3年。
■高山
2004年12月17日,西沙已经40多天没有补给了,其他小岛比永兴岛还要艰苦一些,在补给船来之前,不得不先从永兴岛调物资往小岛运。
晕船对很多人是很痛苦的事,我是虽然头晕但心情很好。第一次体会看见陆地有多么高兴,感觉就像在市中心看见一个湖。还有,大海真的挺大的。
第一站琛航岛。20年前收复西沙的战斗就是在这里打的。牺牲的烈士葬在了岛上。无论军人还是百姓,上岛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烈士陵园祭奠。听人说,前不久战时任艇长的一位老将军,在退役之前带着家人来到这里,为老战友在灵前守了一整夜。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也许这里只是海上一块不起眼的陆地,但对一些人来讲却是他们一生的终点。1974年1月19日,18个人永远留在了这里。
今天我实现了对自己的诺言。两年前我曾经坐飞机在中建岛上空盘旋过,岛小的可怜,我那时在想有机会要上岛看看。今天,我来了。
多少年以前,这里是病重、病危、病故三份电报同一天收到的地方。小的可怜的菜地是战士们用休假从老家背来的土砌成的。所以,这里虽小,却有半个中国。
十几个人,四条狗,一只猫,啤酒瓶垒成的墙,还有沙滩上“祖国万岁”四个大大的字。这是我对中建岛最深的记忆。
我相信人越少的地方人越质朴,我和他们只是短暂的相聚,离开时却像和多年的朋友挥泪而别。
进港、出港都已经记不清几次了,只是记得那些在码头挥手,乐守天涯的弟兄们。
■关延国
2004年12月21日,今天有俩件喜事,一件早上有海南岛的补给船到,另一件,晚上要为我们雨水班的老李过生日,明天他就要转业回家了。
今天岛上差不多都来接船了,一个多月没有来船了,船一到岛上就像过年一样热闹、高兴。
晚上为了给老李过生日,大家都没有到单位吃,在地方餐厅订了一桌,参加的人只有我们单位的所长,雨水班和油机班的几个人,外加北京的高大哥。
说实话每次举杯和老李敬酒,总觉得跟他喝一次就少一次了,跟他在一起工作这么多年,明天就要离开,真的有点舍不得,在我们岛上他整整呆了12年,至今还是光棍一条,真的很佩服他的忍耐性。
有人说岛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酒,其实我心里知道,在岛上也就靠酒生活才能好过。
不知道今晚是为了老李生日高兴,还是为了他明天就要离开忧愁,大家也都喝醉了,也许酒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八个人一起离开,留下了十二个空空的酒瓶。
在岛上,酒后的活动除了能把车骑到海里外,还有一个去的地方。
■高山
2004年12月24日,可怜的城里人,把孔孟忘的干净,却急着为外族庆祝生日。我一直想不通耶稣的生日和我有什么关系。所以,在这里是难得的清静,没有任何圣诞节的味道。
喝酒是肯定的。都说喝了酒就不会想某些人了,可我都不知道想谁。现在,酒桌对我来说是一个快乐的地方,酒桌上的人变的越发真诚可爱。每端起一杯酒,敬那些快乐和不快乐的人们。
■高山
2005年1月12日,我不知道为什么来这里,也不知道为什么回北京。西沙在眼前变得越来越小了。现在我更愿意把北京称之为北京群岛,我是其中的一个岛。其实人与人就是岛与岛,所谓的缘分就是你能收到我的漂流瓶。只是这里风浪大,交通不便。
宇宙大爆炸的事情我已经不想了,睡眠又成了问题。不过,我有时还会在想,我是我,我在地球上,地球在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时间在继续。科学家说,宇宙由膨胀会最终渐渐收缩,最后挤压成一个点,那这个点之后是什么呢?
喝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