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为什么坚决赞美《太极旗飘扬》

2005-6-8 12:36  来源:fanhall.com 作者:李祥瑞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太极旗飘扬》让我有一种被摧毁的感觉,第一个念头是:这下完了,香港电影、国产电影永无出头之日了!追撵好莱坞已经成为遥远的梦想,要想达到今天韩国电影这样的成绩,香港和国产电影一样力所不及!至少在现阶段来看,两国电影的差距已经大到超乎想象,如果国内电影产业政策、审查机制依然故我,这种差距还会以可怕的速度拉大,那样,振兴中国电影就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可以做到的了……
以我个人的观影经验来看,该片是韩国民族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可以想象在韩国放映这样的电影,影院中必将满堂惊呼、一地眼泪。


我觉得在导演姜帝圭的领导之下,整个创作团队在疯狂吸收世界优秀电影文化精华,所有包藏野心、欲与好莱坞电影争雌雄的亚洲电影中,《太极旗飘扬》的表现无疑是最好的,甚至在某些方面,韩国电影给好莱坞电影上了一课。



从影片的整体来看,《太极旗飘扬》确实和很多久负盛名的大片有着相似之处,首先,影片剧本构架明显概念先行,基本按照横扫全球的好莱坞巨片模式打造,以人性化的笔触描绘战争中的人物,私欲第一,亲情至上,政治利益、意识形态之类似乎全然视若狗屁--其实这种让人性充分释放的做法很好地宣传了一种更为优越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尊重个人自由、个人情感的国度最令人向往。所以,今人看到“现代文明”、“现代精神”等字眼时脑子里联想更多的往往是西方社会乃至殖民社会图画--这就说明真正懂得“寓教于乐”西方电影会让人做了服服帖帖的俘虏。



国产片中的英雄们的心灵往往是封闭的,万万不可以象《太极旗飘扬》中的李镇泰这样来塑造:当弟弟李镇锡质问他“表现英勇是为什么”的时候,他沉默无语,只是用行动证明为了亲人的生命安全他可以做任何事!甚至包括放弃军人荣誉和国家利益,把枪口对准交战中的任何一方--他无所谓叛徒的骂名,更重视哥哥的责任!所以观众看到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画面很难不眼角湿润,影片结尾英雄壮烈牺牲的镜头令我醒悟,姜帝圭才是有资格说“看了电影不哭你来找我”的人!



导演姜帝圭说:“在《太极旗飘扬》里面,你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战争会怎样改变人的生活,怎样改变人本身。”镇泰、镇锡兄弟俩从平民百姓变成军人,其间的性格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而战争场面并没有被电影作者当作感官刺激来制造--现在很多人一提好莱坞就是什么感官刺激,我一直觉得在电影中制造有意义的感官刺激是极其必要的--战争惨烈让人心变化,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使得观众对战争场面不忍逼视,和主人公一起经历巨变,人物性格的扭转在观众看来便毫不突兀而合乎情理。



国产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塑造工作向来不已引领观众进行心灵之旅为责任,甚至不用等人来质问“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就有许多关于“追求”和“主义”的深情倾诉,他们不说人话不办人事,他们的任务仅仅是用效忠利益集团的语言教育引导群众接受思想统治,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不近人情、违背常理的怪事:


电影频道的一部国产老片,半截看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和老爷爷躲在树林里扔手榴弹,小孩边给爷爷递手榴弹边拍手欢叫敌人被炸死了几个,这就是我们的战争片:为了主义革命无罪杀人有理。都说《小兵张嘎》好,从小我就不喜欢这部电影,虽然长大了我知道这部电影的形式贡献不可抹杀,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本质就是宣扬一个孩子如何为获取杀人权而努力奋斗,毫无思想价值。


战争带给人类的更多是恐怖,人的本性惧怕战争。真奇怪在报道战乱时有遵照国家意志发言的水均益们声明“中国人热爱和平”的国度没有生产多少“我们热爱和平”的电影,相反却热衷于开动宣传机器“培养革命接班人”,这是不是一种“武士道”?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领导开会加前线冲锋的“时空蒙太奇”手法导演敢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玩,反正他们知道自己拍的电影享受政策保护不愁亏本。至于那些“伟光正”的领袖形象,后人尊敬他们是因为教科书中的“历史功绩”而不是因为他们在电影中有“人性内涵”,所以《大决战》中的林彪因为历史定论而不得不表现出气色阴险的时候会大出意识形态制造者意料地博得好评如潮:观众当然永远对人性内容感兴趣的。


一部史诗般的《宋家王朝》(1997)中有了“蒋介石评论共产主义”的几句话,便遭到了封禁--我们的电影审查机制就这样常常因为某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将一部电影的整体无理推翻,而和处理“敏感问题”时的苛刻、审慎、果断采取措施相比较,“审片大员们”面对国产伪劣电影时的宽容、放纵、优柔寡断又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再难看的电影他们也敢发红头文件勒令全国人民集体消化,本来佳作寥寥,他们竟然会推出什么“并列获奖”……从这审查者态度上的180度大转变,我们感到了电影被权力者玩弄掌股视若儿戏的悲哀。


现有荒诞体制下,我们绝对拍不出《太极旗飘扬》!影片中,李镇泰和家人因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命运,作为生命个体,他们在精神上是反对这场战争的,弟弟镇锡批判哥哥的英勇行为,哥哥为给弟弟复仇不惜杀死长官、投敌叛变,这些真性情的行为塑造中体现出电影作者尊重天赋人权的现代观念。而在我们的国产片中,反对献身精神的声音一定要打倒,因个人得失而转变阶级立场的人不可能成为英雄--国家需要那些为维护统治者利益而甘愿阉割侠义精神的无名们,所以张艺谋的《英雄》会享受到
国家优待


影片在形式方面的向先进文化看齐也是显然的,几乎每个镜头都使我们想起《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一些战争场面中对前述影片经典摄影手法的模仿照抄简直惟妙惟肖。不过这些成就包括那些略显CG制作痕迹的空战镜头,都可能让某些资深影迷指摘韩国人照抄经典。但是我觉得,虽然这部影片在电影表现技巧方面广泛借鉴西方先进电影制作理念、外观上给人全盘好莱坞化的感觉,但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是韩国性质的,影片具有不同于好莱坞作品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比如,《太极旗飘扬》没有《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中阵线分明的敌我斗争,当作者从俯视民族悲剧的角度看待这场内战,观众便没有了惩恶扬善正义伸张的快感,当子弹倾泻炮火连天生命被屠杀的时候,观众只会感到这是南北朝鲜人的悲壮演出,而万恶之首,正是导演这场战争的权力者!因此,政治成为遭诅咒的对象,影片有着总结历史、警醒世人的思想力度。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学习好莱坞,应该吸收什么、保留什么。


我想,《太极旗飘扬》之后必将出现一个新的词汇:韩国大片,这四个字的分量比中国大片的称谓要贵重许多倍,该片制作费高达130亿韩元,剧组工作人员200多名,临时演员25000多名,在韩国可谓阵容空前。电影上映时在本国观众超千万并刷新了票房纪录,海外发行一路看好,去年戛纳电影节被欧美各国片商虎视眈眈,专家预计海外销售额将达1000亿韩元,极有可能创造韩国电影海外销售额之最。


这一切要感谢谁呢?要感谢韩国政府的电影政策,要感谢韩国电影人的创新精神。


我们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本来也是不缺钱不缺人的,如果把部队人力、政策支持算为成本的话,制作一部影片的花费可能和好莱坞巨片不相上下,但这种没有现代电影艺术观念做创作支撑的“国家行为”,只是在制造愚蠢而已:生产的东西除了用来教育本国民众,没有哪个国家的片商会乐于购买,也不要指望这样的国产电影可能一边赚着外国人的钞票一边弘扬了本国文化--不学习好莱坞,这样的美事儿永远轮不到咱!也难怪,国产电影本来就是拒绝到世界电影市场参与流通的,不仅国家电影政策导向如此,连以拍摄商业片著称的冯小刚都极力鼓吹“中国电影目前应放弃海外市场”的歪理邪说了,我们还能期待什么?!


绝望而可怜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决不支持、决不赞美了。


不过还是想到,张艺谋和陆川虽然电影拍得很次,但他们走的路子是对的,用名望和剧本换来奸商或者域外投资,在几乎不需要国家支付成本的情况下大赚一笔,虽然挨了骂,但他们赚到了,不仅赚到钱,因为作品弘扬主旋律,还会得到国家的赏识和重视--他们在为后来者铺路啊。


相关链接: 张艺谋 无名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