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网络歌星和音乐还能走多远?

2005-6-6 11:11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金羊网--新快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刀郎并没有出现在5月22日的广州,尽管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将“最佳国语男歌手”和“年度最佳艺人”两项大奖都给了他。


  这两个奖项主要是表扬他让2004年的内地流行音乐几近疯狂。在这一年,刀郎除了将唱片卖到了前所未有的270万张,也成功地将《2002年的第一场雪》唱到全国的农村与城市,理发店和小饭馆,他所引起的争议和官司使他成了刀郎现象,并被认为是2004年文化事件之一。许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大众流行音乐的真正来临,也有人对他一夜成名的前途感到怀疑。


  2005年已过去了一半,刀郎的沉默又像他尚未成名的那样,这个喜欢戴黑色帽子的小个子再次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关于他最新的报道是:刀郎神秘失踪和刀郎混音专辑的出版有关。更多媒体也发出了这样怀疑的声音:刀郎是不是不行了?


  宋柯:刀郎能唱到50岁 代理商:刀郎的路越走越窄


  刀郎的经纪人李松强透露,刀郎目前正在为下一张专辑四处采风。与以往不同的是,刀郎将退居幕后担任新专辑制作人,专辑中的所有歌曲都将交给新歌手演唱。


  他说刀郎是去采风,而不是失踪:“刀郎每次出去采风就和朋友彻底失去联系。原先他只是在新疆周边转转,今年他是全国各地哪都跑。从3月份到现在,只回来了一次。他经常是这样,带上几个本子和一把琴,还有一些录音设备,就开着车出去采风了。他只会告诉我们哪一天回来,从来不会说他去哪里。”


  “刀郎估计是不行了,”一位音像代理商对记者说:“刀郎确实在2004年横空出世,但他不可能这么一直横空出世下去。他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对新疆音乐的发掘十分成功,但你看看现在这么多人都在出新疆民歌的唱片,很多人都一窝蜂地跟进,现在同样他还能红到2004年那样,几乎是不可能了。”他认为刀郎在音乐上创作比较狭窄,采风也解决不了创作单一的缺陷。这也是许多一夜成名的歌手都存在的现象。


  但在流行乐坛,一夜成名的明星显然不止刀郎一个,刀郎受到大家的关注主要还是由于他巨大的唱片销量,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一夜成名的明星,都没有卖过这么多唱片。虽然刀郎的第三张唱片被传言卖的不行,但是仍被证实销量达80万。


  太合麦田的老总宋柯认为不应该这么早就对刀狼下判断:“刀郎是一个创作型歌手,他创作音乐显然有自己的风格,他去年才刚出一张专辑,要是现在又出一张,那我还觉得不正常呢,朴树两张专辑之间间隔5年,我也觉得很正常。”


  他觉得媒体在拿港台流行音乐的标准要求内地的流行音乐:“我们还是习惯了港台流行音乐的模式,觉得一个歌手红不红就是出片速度快不快,我觉得那才是畸形的,难怪创作力低下。我们更应该以美国为例子,别人小甜甜也没有说一定要飞快地出唱片啊。当年周杰伦出第二张专辑的时候,大家也都说他不行了,可现在你看,人家还是唱得好好的。我个人认为周杰伦能唱到50岁,因为他有才华,同样,对于刀郎这样一个创作型歌手来说,他也能唱到50岁。”


  “蝴蝶”来了,人人争当“刀郎终结者”


  近日有四川媒体报道说,乌鲁木齐最繁华的路边已听不见刀郎的歌声,取而代之的是庞龙的《两只蝴蝶》。而在乌鲁木齐最大的新华书店音像中心,只有改头换面的DVD版《冲动的惩罚》摆在架上。服务员认为他的歌已经是老歌,不再好卖。二道桥附近的大巴扎是乌鲁木齐最大的商业区,那里集中了许多音像店,但老板告诉记者:他们从不卖刀郎的碟,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新疆音乐。


  《三联文化生活周刊》的主笔王小峰是“刀郎现象”最成功的解释者。2004年,他以刀郎为题写过一期封面专题,这篇报道改变了之前媒体对于刀郎的立场。在此之前,评论界普遍对刀郎的评价十分苛刻,许多歌手与乐评人认为这是流行音乐的倒退,是“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市场的反映却极其热烈,有人形容刀郎的成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典型。


  王小峰认为这种对刀郎的怀疑与之前对他的指责一样无聊:“我认为他是一个看得浮云开的人。一个人刚刚出版两张专辑,就忙于去下结论,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出过十多张专辑也没见过去下结论,为什么偏偏对刀郎这样呢?我感觉还是媒体的心态不好,人家火了,拼命想整死人家;人家隐居起来,他们也看不顺眼。到底想让刀郎怎么样呢?创作这东西有创作者自己决定的,别人起哄没有用。刀郎将来能怎么样,用时间来判断吧。"


  与此同时,许多歌手也在刀郎的身后跃跃欲试。除了之前许多和打过官司的“刀郎们”,5月28日,一位叫单良的歌手在广州也以“刀郎终结者”的名义出了一张唱片,在唱片发布会上,唱片公司的老总信心满满地说:“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并且终结刀郎的神话。”“单张唱片要达到刀郎的销量看起来看难,也许我们都要眼界再开阔一些,唱片销量并不是唯一的人盈利手段,比如现在兴起的网络歌曲。”这位音像代理商觉得网络歌手后面肯定有广阔的经济前景。


  王小峰也认为网络歌曲有许多唱片无法体现的优点:“我们有时只喜欢一首歌就得买一张唱片,这等于捆绑销售。如果在网络上的话,我就只要对我喜欢的这一首埋单,听众的选择将更合理。”


  网络改变音乐,网络歌星能走多远


  试图成为“刀郎终结者”的歌手单良曾为自己错过的一个机会感到遗憾,因为现在十分流行的那首《两只蝴蝶》本来是由他,而不是由庞龙来唱:“这首歌并不是一首网络歌曲,因为从一开始它就是给一部电视剧做片尾曲的。这首歌的作者牛朝阳原本是将它给我的。但后来由于电视剧的投资方出事了,很多事情都搁置下来。我也错过了这个机会。”


  事实上,在2004年与刀郎声音一起横空出世的正是这些网络歌曲。凭借《老鼠爱大米》,杨臣刚、香香迅速走红,之前有唐磊因《丁香花》而被人熟知,庞龙的《两只蝴蝶》则取代了刀郎的音乐在“五一”假期的乌鲁木齐在街道上热播。以杨臣刚为例,《老鼠爱大米》点击率是某些大牌明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些人虽然游离在正规的唱片发行机制之外,但其汹涌的声势早已经溢出了网络。


  但这些网络歌曲在迅速传播的同时,他们也分享了类似于刀郎的怀疑。在网络上一位网友评论说:网络歌手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最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歌词和旋律都琅琅上口,容易被大家接受,像《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这些歌曲都是很好的原创典范,也难怪几岁的小孩子都会唱。但问题是这些歌手真的有持久的创作能力吗?香香倒算是有演唱实力的歌手了,但她受欢迎的歌还不都是翻唱别人的?除了《两只蝴蝶》,庞龙的其他创作根本就没法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杨臣刚除了创作出《老鼠爱大米》之外,好像真的没有其他的创作了。前一阵子,《丁香花》的作者唐磊倒是新出了一张创作专辑,可除了“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呐”能够让许多人记住之外,专辑中其他的歌曲大家甚至连名字都记不住!没有新的创作能力,网络歌手,你能红得太久吗?


  “一切为时尚早,网络歌曲肯定会改变流行音乐的现状。”购买了刀郎的网络新技术版权的太合麦田的老总宋柯虽然不愿意透露从中获利多少,但他表示至少也有几百万:“去年我们很多歌手在通过网络版权获得的收入基本上和唱片销售额持平,今年应该有望超过唱片销售。”


  宋柯对技术改变流行音乐的感触很深,他甚至认为这些网络歌手不要去找唱片公司签约了,因为他们从网络上所获得的远远已经大于普通的唱片歌手:“事实上,他们的平台比唱片公司的要好得多,没有盗版,而且收益很不错。也许他们的音乐有些粗糙,但只要顺应了技术,他们照样能火。新技术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太大了,你看现在手机铃声业务那么好,出现铃声歌手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事实上,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他说,“人们老是关注刀郎和网络歌手,是因为我们的流行音乐太单调了。”


相关链接: DV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