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号嫌疑犯》成为经典,证据不足
《
既然上面说到了《
原因在于,传统的犯罪电影,反角再抢戏,结果还是邪不胜正,即使有少数幸运的反角,由于社会,历史或个人的一些不可抗拒因素,而得以逃脱,但往往也不会是一个顺心的结果。而在《
现在来看《
而影片介绍中所说的:“Suspect Zero”,零度怀疑理论,抑或最低怀疑理论。片中托马斯曾经拜访一位专家,他提出了最低怀疑理论,以解释奥莱安留下的“ф”符号。我们不妨举同样的例子解释一番:你曾经见过50英尺的鲨鱼吗?假设你的答案是没有。目前我们捕捉到最大的鲨鱼有24英尺,但这就能证明不存在50英尺的鲨鱼吗?一群生物学家便如此解答了这个问题。你知道饥肠辘辘的鲨鱼会接近人类,但对于一只50英尺的鲨鱼来说,海洋永远是藏满美味佳肴的餐桌,它可以靠鲸鱼和大章鱼维持生活,它可以永远不用浮出水面威胁人类。因此这些生物学家认为,即使有50英尺的鲨鱼,我们也不会见到它们,所以应该有50英尺的鲨鱼,只是我们从来没看到罢了。最低怀疑理论与此相似,假设有一个连环杀手足够聪明,可以在某个特定时期躲过被捕,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晃进晃出。
我首先觉得,对于人类和可能有的50英尺的鲨鱼,处在两个空间里的推断,如果要强加诡辩的话,我只想说,人类文明常常是不请自到的,探索新境界的动机并不象鲨鱼猎食一样单纯。那结合到连环杀手,制片波拉沃格纳说终极连环杀手,就是那些无惯技,无预兆,无模式,无怜悯的杀人机器。首先对这样定义的杀人犯是否存在,我有怀疑。另外,即使存在,也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已经失去了被分析,建立心理模型的可能,那辨别这样的杀手的依据是什么,是EVBD基因缺陷症吗?而影片中的几个所谓的终极杀手,斯拜克所杀的一半是离家出走的少年,巴尼富尔切所杀的大都是9-14岁的男孩,而还有一个就是卡车绑架犯,按我的理解,这些也应该算是犯罪模式吧。
至于影片的结尾,奥莱安要本杰明打死自己,理由是自己长期受超能力的精神折磨,想一死了之,不过,这一段使得奥莱安开始时建立起的掌握全局的形象大打折扣。而根据斯坦福研究院物理学家拉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