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再战边缘
看了周润发在美国拍的《
看完的第二天,我突然想起了《
我开始构思将两部电影联系一下,但马上发现对《
那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中国人,我能在《
影片中的枪战场景剪的非常快,枪战双方似乎只关心子弹的消耗量,而对于命中率,开枪时机的把握并不关心,和吴宇森的电影风格大相径庭,也有别于一般枪战电影对于紧张情绪的营造。而对应于这种开枪场面的轻松的是剧中人物心理的复杂。其中人物的身份,互相利用,勾结,出卖的情节层出不穷,而且并没有试图营造出一种惊悚,悬念的情绪,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时,编导及观众,甚至是演员也没有流露出什么真相大白式的轻松。那么编导到底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有一段戏是垃圾箱里发现女尸,尼克陈(周饰)和搭档华莱士来到现场,并未检查什么就收工,华莱士问陈为什么,陈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另外一场是,三合会的二当家亨利李向华莱士提供线索,他说这些事除了警察,地球人都知道。将这些情节联系到一般的美国警匪片,就体现出不同来,(当然,有看官要说美国主电影中其实传达了太多的不真实信息,美国人自己的生活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也无话可说,由于其他信息渠道的单向或是闭塞,你在很多超出自己生活范畴的事务上很难形成一套判断标准。)
《
周塑造的尼克陈的形象,我倒认为和他的身材一样,是很饱满的,他的精神生活也很丰富,甚至丰富到了自己都不能承受的地步。他没有显示美国传统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机会,他模糊了职业和个人生活的界限,他在华人社区中扮演了一个平衡各方势力的角色,但是这种平衡的尺度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即使连尼克陈本人也无法给出一个量化公式,当然这也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正如一个中国老厨师,他对火候,调味的把握,更偏向于用所谓的“心”来领悟,而不是用麦当劳式的数词和量词。同样,尼克在对待联邦调查局,华莱士,亨利李的态度上都表现出一种矛盾和摇摆不定,编导能够在这些因素上下功夫,也证明了他们对华人精神世界的理解,即使是表面上的。
其实这种界限的模糊,在国人自己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的体现,甚至是作为固有情结,第二本能存在的,而所谓的“城府,社会经验”也可以做为这种情结的代名词。我做为一个中国人,每天都有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并不是简单的标准化试题,而是一种类似于象棋策略的行为模式,而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更多的还在于国人价值标准的多样性,我这里所说的多样性,并不是说在可供选择的若干中选出一个来,而是每个人都储存着各种各样的标准,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即4W)前作不同的选择,所以通常所说的面子问题,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对于一种4W情况下,当事人没有能在价值标准库中找到可选择的对象,所以顿时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赖以为人的精神动力,这也许可以作为精神胜利法的另一种表达吧。
正如尼克陈,他可以和亨利李手下的妓女睡觉,也可以大模大样的去扫黄,他可以出卖联邦调查局的卧底,也可以为了华莱士与他们合作……这样的行为方式,如果作为没有利害冲突的旁观者,你大可以引用拿破仑的“只有永远的利益”来加以解释。但对于当事人本身来说,如果没有一堆价值标准来平衡,他的人格早说分裂了。影片中自然是讲述了犯罪这样的所谓大是大非,但去除这些极端因素,我觉得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都能找到类似的心理端倪来。
键到这里,可能有的看官会觉得楼主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崇洋媚外,侮辱自己同胞的主儿,不过,正如我上文所说,我对美国人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借用周的这部美国电影作为楔子,却顺理成章的说出了我早已想说的话,同时,我也觉得一般美国人也不可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