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自我视角拍摄在类型片中的运用

2005-6-4 11:27  来源: 作者:ly884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以“主角”的视角为镜头,拍摄的影像,似乎只作为片段出现在电影中,如《成为马尔科维奇》,或是在广告中,据我所知,好象还没有一部电影完全从这一视角出发,这会很单调,或是让观众有眩晕感吗?就像无休止的长镜头和动荡,摇晃的影像。


 


我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全部或大部分以人的视角为镜头,能够给各种类型片以新的表达方式。如功夫片,传统的功夫片,好象已经很难再有什么创新,而这种视角能给观众新的视觉冲击,还可以重现以前的一些经典片段。如果加上电脑特技和立体技术,相信最初的几部代表性电影一定会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大收。


 


还有像侦探片,能让有点过时的波罗的破案方式(假设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模拟作案的过程)再次有用武之地。而如果有导演想重拍黑泽明的《罗生门》,甚至是张艺谋的《英雄》,相信这一视角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另外,有的导演会偶尔在一个屏幕上安排几个单独的小画面,让观众有一个全局的视角,如乔舒马赫的《电话亭》。我个人觉得还可以这样安排,一个画面是“我”所看到,正在对话,交流的场景,另外一个是当时“我”脑中的真实想法,借此反映人的复杂和虚伪的一面。这在有些电影中,如梅尔吉布森的《倾听女人心》等影片中都只是以心声(声音)的方式来表现,我相信以画面的方式来表达内心会更直接。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画面表达的方式早已不新鲜,但那些手法都是将看和想,现实和虚幻割裂开来,而不是同步的。这种新手法会在一些心理悬疑片,甚至是反映精神病人心理状态的电影中大显身手。我想,如果有人想以汉尼拔教授为主角,再拍一部电影的话,可以有所借鉴。


相关链接: 张艺谋 黑泽明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