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斯科塞斯《我的意大利之旅》。此片中,出现了众多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的经典。多是黑白片,但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可以感动人心。
罗西里尼的《德国零点》,战后的柏林,整座城市形同废墟,没有一点生机。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是战争留下的孤儿,在一座座毁坏的楼房里寻找活下去的机会,,在混乱肮脏的街道上盲无目的地流浪,孩子的脸上没有那个年龄应有的欢乐与天真,他的双眼充满忧郁、凄惶和迷茫。最终这幽魂一样又瘦又小的男孩子从破烂无顶的楼房窗口无望地跳了下去。一位捡破烂的妇女听到了那声让人心碎的闷响,惊惧地捂住了嘴。其实不远处列车刺耳的轰鸣声掩盖了小孩身体撞击地面的那一声,但相信观影者都听到了这一声重击。生活必将继续,可是,这孩子永远不会再有明天了。这让人伤心恒久。战败国德国战后的阴影,是从一个平凡如芥子的小生命的自生自灭来透视的。
这影片让我想起《伊凡的童年》。如果痛苦可以比较,那么孩子的夭折与毁灭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最大苦痛之一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童年乃至生命。
《51年的欧洲》,依然是战后的欧洲。英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