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分级应从情人节开始
正在此间出席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的专家提出,中国电影的分级应考虑从“情人节电影”开始,从“儿童不宜”阶段再向前走两步。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影评人士汇聚沈阳,参加了由辽宁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等单位举办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会上有关中国电影的产业体制、尤其是分级制的话题成了各路专家关注的焦点。
辽宁省电影公司编辑、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唐锡成说,中国电影的分级是迟早的事,晚搞不如早搞,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时机,选择什么样的影片,其实情人节电影应该是个不错的契机。他认为,电影不分级,如同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如今电影市场分化趋势明显,电影产品多样化,观众层面多元化,“老少皆宜”的电影显然不适应目前的观众欣赏水平和习惯。
与“贺岁片”一样,中国的“情人节电影”也是从海外引进来的,不过,情人节电影始终未能像“贺岁片”那样风光过。记者调查发现,在电影院一年之中的第一个“重大节日”里,一些情人节电影的票房收入相当尴尬。以沈阳市为例,今年2月14日的总票房只有19万元多一点,其中由赵薇、陆毅等当红演员编织的《
专家指出,情人节电影出现“不温不火”的尴尬局面,除了情人们在这一天未必选择看电影外,更主要的是情人节电影未必有“情”。目前我们拍的情人节电影,充其量就是一部爱情题材的新片而已,不符合情人们的味口。我们拍不出像梁家辉主演的《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尝试电影分级制,但半途而废,1998年分级制的呼声又开始高涨。辽宁电视台大型节目制片室文学部主任李百鸣说:“电影分级制一开始肯定会出现某些负面作用,但如果采取相应手段和经过磨合,相信它能够变成一种积极因素融入电影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