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软刀子
听说《
读罢张献民《
时近午夜,暖气的稠度开始稀释。我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裹着棉被看《
我开始狂睡。
梦中充斥混乱、疲惫、快速的画面。我受到打击。这打击,换种客气的表述是震撼。这种震撼的力度相当猛烈,但形态却非暴风骤雨,而是软绵绵的湿布,或者使用一句更为干脆的比喻:一把软刀子。它在你的内里纠缠拉扯,似乎无力,但却无处不疼。这是一种连续的说不清楚的过程。我是以语言文字进行工作的,但我感到了语言之外原始而单纯的力量。甚至产生了一些偏激的想法,比如剧情片的本质就是虚伪。我深知这样的想法并不公平。但《
真实,这是每个人或许都会说出的。而我对真实的看法比较麻木。真实并非铁血,并非残酷,只是一种没有任何道德感的存在。换成另外的表述,就是事实与现象。任何一个记录者,而非一个伤感的怀旧者,认真或老实地描述现象就已足够。仔细观察一下新闻传播行业的状况,每个人对什么是真实定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论结论是什么,我们面对它,这样卑微的自豪完全可以持续三五天。不必想哈维尔,不必想哈耶克,不必想哈尔滨……不必想这个,或者那个。只面对真实这个词汇(暂且不必理会任何一个代表或象征真实的事物),认认真真地注视它,目不转睛地注视它。直到这个词使你的汗毛或血管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如果你未能产生任何变化,那么请你继续这样做,或者请你彻底放弃。
挑王兵的毛病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我并不觉得九个多小时的篇幅是一种毛病。庸俗的辩护词可以这么写:现在任何一部电视连续剧的长度都是《
我从未到过沈阳,尽管那里有我的亲友以及一些偶尔见面的同行。但这个片子和沈阳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却不是我所关心的。当然,从城市的角度,我可以拿哈尔滨与之对比。哈尔滨动力区,那里有许多大型国家工厂,也包含一些兵工厂,我曾多次到过那里,拥有一点浮光掠影的了解……但我不想做这样的对比,也不想将铁西区扩展至中国这样辽阔的范畴。我只说我的感受,是醒来之后,悲伤而且懵懂的感受。请任何人不要嘲笑我的悲伤,就像请不要嘲笑片中人物杜锡云和儿子杜洋以及一个女人之间的关系。荒凉而颓败的工厂终将被埋葬在新建筑的地基与人的记忆之中,伤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衰败正是历史可以预期的一个喜讯——由此,我从我的哀伤之中分辨出颓废的成分,或者是远大的成分。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当我乘坐火车旅行的时候,我经常猜想铁路沿线房屋之内的隐秘生活。我喜欢的拉金曾在他的诗中描述过这样的情景——
经过站立的卧车,长着黑色苔藓的墙壁
来到结尾,就要结束了,这脆弱的
充满巧合的旅行……
王兵站在火车机车前端的站台上,为我呈现铁轨、房屋、铁器、横街,为我呈现雪泥、黄冰、枯树、灰草,为我呈现一个一个的活人……已被解雇的工人们最后一次来到远郊工人疗养院,治疗铅中毒。他们聊天、打牌、喝酒、抽烟、说粗话、吹奏萨克斯、捞鱼、看毛片、唱卡拉OK、看雨……工人小杨淹死,他的伙伴们抬着他的尸体,从镜头前走过,有的含着笑容,一点也不凄楚……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死者去了,活的人仍然活着。
◎桑克,诗人,现居哈尔冰。曾出版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