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关于字幕制作的一些看法

2005-5-20 15:50  来源:云之南纪录影像论坛 作者:远行的牧人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字幕制作首要的是阅读起来直截了当,同时不能让观众因字幕而分散了对画面及声音的注意力。在字幕的规范上似乎电视台有标准可寻(技术方面的经验丰富无可否认),而独立作者也可在摸索中找到合乎观看要求的底线。以下是一些个人的心得——


字体:黑体。我曾尝试过用其他字体,尽管很有‘个性’,却给观看的人带来麻烦。个人制作时的环境、心态与播放时截然不同,我们的直觉也会因此转变。


大小:这个曾让我很困惑。过大了破坏构图,过小了看不清。我喜欢小字体,于是在心理能接受的最大尺度上,再稍加了一点。重要的是上字幕时一定要接到电视机上看效果,并离开一点距离。


长度:每行的字数应当不难控制,现在很多编辑软件里都有字幕安全框的提示。


中文的尽量不要超过一行,为此有时需要修改‘台词’(这并不违背纪实的态度)。而英文的断句问题更突出些,这涉及到翻译。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找有影视翻译经验的译者,他会在考虑语意的同时帮你控制断句和长短。在上字幕过程中发现不适即时请译者协助调整也是必须的。


个人感觉两行英文字幕时上短下长较为妥当,并尽量以标点做切断。另外,同屏的对话字幕,中文可以增大间隔或双行,英文常常以“-”来标识。


非常有必要分别做出中英文两个版本,如果需要送境外影展的话。三四行的中英文字幕叠加会彻底颠覆画面的构图,甚至令人对你的制作态度产生猜疑。


效果:就是阴影和颜色。这个非常必要,有时在电脑屏幕或者电视机上看起来清晰的字幕,放到影院银幕上却十分模糊。在电脑屏幕上阴影稍宽了会让人有刺目感,但实际上仍然不足。适度点在哪儿呢?个人觉得这与背景有关,画面较亮时,字体全白,阴影要尽量宽些,80~90%的灰可以让字幕看起来舒适些;而在较暗的场景中就非常有必要调整了,此时,全白的字会非常跳,以致画面的部分信息被掠夺了。同时阴影还有存在的必要,可以用全黑的窄边。


这恐怕是最费神的地方,需要不断地修改并不断查看效果(在电视机上)。有模板功能的软件可以让之后的工作轻松些,就是在设置好两条(或更多)不同明暗场景下的字幕后,以此为样板,新的字幕只需复制并粘贴文字部分(这是StormEdit下的方式,其他软件会不同吧)。


节奏:字幕的出入点非常重要,它影响到观者能否顺畅地阅读影像。没有什么比提前出字幕,或在未‘扫描’完一句话前字幕消失更令人难过的了。那完全是自毁行为。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画面需要切换,留给字幕的时间太短。调整的方法或是从文字入手,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压缩文字,或者在许可时将字幕延续到下个画面(若字幕出点与画面的切出点相同时,切换的感觉会被夸大而令人有意外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改变画面的长短以配合字幕的阅读(画面当然是皇帝,但若没有声音与字幕的恰当辅佐它的效果往往会被削弱),虽然这是下策。


根据影片的风格或节奏还可以决定字幕出现的方式,是切?还是淡入淡出?当然这是过于精细的考虑,虽对影片节奏的感受不会因而增加,却可以增加字幕与画面浑然一体的印象。


延伸:良好的字幕状态应当是‘若有若无’——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观者领悟到语言的核心含义,没有歧义、没有费解。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再现语言的原始特色的努力是徒劳的。逐字逐句映射的字幕(解说词除外),对于一个异地或异族的观众来说意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大。更多的推敲应当花费在如何以最少的字数传达出对话的本意上。一个60分钟的作品花上数月来调整语言(包括翻译)及字幕,并不足为奇。


对完成版的检测极为重要,长时间的编辑过程几乎会彻底打磨掉我们的客观辨别力。如果有两个以上没有事先心理准备的人在观看后告诉你字幕不清楚时,无需争辩,去改吧,只要他们的视力没问题。


重视字幕吧,那是对你自己作品的尊重,更是对观者的尊重。既然我们花费了那么多心血拍摄并编辑,为何要因对字幕的轻忽而无意中破坏了他人对作品的阅读呢。


以上仅是个人摸索中得来的一点儿心得,斗胆记下,为求指正。


相关链接: 舒适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