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何罪之有?
前几日刚看了广州赛区的比赛,还在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李娜被评委中伤耿耿于怀,但更令我不平的是,在网络和报纸上看到不少对超级女生喊停的声音,无非指责湖南卫视秀得无聊,吸引N多“无知少女”,用她们无畏的追求来满足媒体的炒作,超级女声的海选在电视上播放也成了抨击对象。我对这里的很多想法不敢苟同,心里的话憋久了,很想一吐为快。
这是个造星的年代,“星星”也是一种职业,只不过青少年更憧憬这个职业,因此总在寻找机会冒冒星。既然是个职业,为何不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传媒如果总以精英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派阳春白雪,将通俗斥为庸俗,按照某些专家学者的标准,那本来就嫌不够丰富的媒介节目还有什么可以让人期待的?
对于超级女声之所以成为攻击的靶子,很多人将其归罪于造星运动对于年轻人有不良影响。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它被攻击、喊停的原因。近几年,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层出不穷,大到世界小姐、国际小姐和环球小姐,小到人造美女选美,再如央视的非常6+1,已经成为非常壮观的流行文化现象。一些规模小而真正劣质的的确应该被剔除,但是这种剔除应该是以大众的选择来决定的,为什么他们可以“冠盖满京华”,超级女声就必须“斯人独憔悴”?再一个,为什么没有人要喊停“非常6+1”?两者的区别也就仅是它没有把海选的过程拿到观众的眼前。学者们是不是觉得非常6+1非常正统,非常高雅,就有存在的必要,而《
不过平心而论,超级女声也有让人觉得很“过分”的地方,例如评委对选手言辞刻薄,对“失败者”不够厚道。还有充分调动选手家长来煽情,被淘汰的女孩子在音乐的烘托下已经心理脆弱,这时主持人宣布家长上场,让可怜的女孩子眼泪喷薄而出。但即使具有明显的缺点,我们仍被这样一个为普通人量身订做的节目所打动。
我不太相信青少年因为参加歌唱比赛深陷其中而耽误前途,每个人总是在不断的体验中成长,心灵在磨砺中成熟。在女孩子的人生中,超级女声可能只是个小插曲,也可能影响她今后奋斗的目标。我们喜欢的是,这个节目见证了一个女孩的成长,见证着丑小鸭们笨拙然而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至于评委,倒是希望他们能再厚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