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咖啡时光》:行进中的侯孝贤

2005-5-11 10:56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眉间尺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为了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一百周年,松竹映画找来了侯孝贤先生执导这部《咖啡时光》,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侯孝贤的作品在某些方面非常神似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风格,那些固定的长镜头,还有对生活的体味,人文的细腻咀嚼。由此联想侯孝贤的电影创作必定受到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影响,事实上侯孝贤曾说过他早先并不知道小津安二郎,在《童年往事》拍完之后才开始接触小津的电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时间和空间并不能意味着什么,在文化艺术上人们有时存在着一种共同的认知。


  《咖啡时光》却是侯孝贤第一次离开台湾,拍一个不同文化国度的电影,这未尝不是侯孝贤的一次尝试。其实拍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是一件很难把握的事情,对于所有导演而言均是如此。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离不开自身成长的文革时代和北京环境,王家卫的电影基本上离不开香港和上海,从《花样年华》、《2046》、《爱神》中我们便体会得到,侯孝贤也是一样,他的电影同样植根于台湾。当然并不是说没有特例,同样来自台湾的李安就是华人导演中的异类,他对于西方东方两种不同文化同样驾驭得炉火纯青,也是我最钦佩李安的地方,不过李安有在纽约学电影的过程,这也是他能如此中西贯通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拍一种文化的电影必定要以这种文化的积累为基础,象侯孝贤所有的电影都蕴含着台湾的本土文化。


  有些人会说侯孝贤的作品总是一个模样,用长镜头来说话,和小津电影给人的感觉一样。事实上侯孝贤一直都在寻求变化,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百变不离其宗。我们仔细来看一下侯孝贤的所有电影,自然会明白这实际上是一个慢慢的变化过程。侯孝贤初期的作品来自他最切身的感受,就是那些台湾乡土电影,象《童年往事》、《风柜来的人》等。而到了某一阶段他曾围绕影响台湾历史的“二二八”事件拍了《好男好女》、《悲情城市》等,这就是一种改变,侯孝贤已不仅仅围绕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作小文章,跳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中,也的确成为他电影事业新的高峰。后来的《海上花》与《千禧曼波》都是他作的不同尝试,一个古典题材,一个年轻人题材。而《咖啡时光》作为侯孝贤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他追求变化的态度。


  影片《咖啡时光》并没有一个情节化的东西,全片素雅恬静,弥漫淡淡的生活气息。其实就这点来讲好象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又不太一样,小津的电影虽然很写实但却还是讲究一个完整的故事,侯孝贤的这部《咖啡时光》则更象是从我们生活中截取的一段,无头无尾。整部影片都是女主人公阳子从台湾回到日本,然后坐电车从这里到那里,和父母见面淡未婚先孕的事,寻找作曲家江文也的资料,和书店老板肇之间暧昧的关系。互不相关的事件在她的生活中穿插着,带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和日本社会的状态。小津电影作品中的东京是过去时的,而侯孝贤的电影展现出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东京。影片全面描绘出如今日本社会中传统与新思想的碰撞,不同时代成长形成的代沟。新一代日本人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独立坚强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存在各种拘束,主人公阳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可侯孝贤一方面抓住了日本社会时代的新气息,另一方面也将镜头对准那些往日的痕迹,象小津一样迷恋生活中那些昔日时光,影片《咖啡时光》中的日本是处于变与不变之中的。


  为了象小津那样真实地呈现出日本人身处的日本,侯孝贤采用了一些打游击式的拍摄方法,也可以说是偷拍,这倒是张艺谋以前常玩的手法。影片出来后的效果也让日本人感到很震惊,一个台湾导演给了一个如此强烈的真实感。就个人感觉而言,《咖啡时光》的映象风格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就是拍《无人知晓》而让十四岁的柳乐优弥拿下戛纳影帝的那位。我看过是枝裕和关于邪教毒气事件的电影《这么远,那么近》,而影片中展现的现实手法酷似《咖啡时光》,没有完整的情节,人物很散乱,相互交错穿插,充满人文关怀。这几乎有点象前面提到的人们在艺术领域共同的认知。


  我个人感觉象《咖啡时光》这样的电影,单是看影片本身,其实并不能很轻易地读懂。导演事实上在每部电影前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人物角色的背景设计,我以前提到过迈克儿曼在《借刀杀人》中对杰森这个人物的背景故事作了非常详细的描写,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在电影中根本看不到,最多只能在只言片语中了解些许。这其实是一部影片张力的所在,即使成功的商业电影也需要这样看不到的努力。而《咖啡时光》这样缺少情节的电影,则更需要这样的工作来使人物丰满些。主人公阳子被设计的背景是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公干,而母亲与她两个人一起生活,后来母亲信教离家出走,后来父亲又娶了继母。这些背景信息在影片中并没有完全透露出来,但是这些信息对于阳子这个人物的生活态度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作用事实是无形的。阳子一个人在外面闯荡,怀孕后选择孩子却不要婚姻,她的父母对这件事情表现出的不同态度都是以这个背景设计为依托的。对女儿关心却又总是沉默的父亲,继母心中暗自着急却又不便表现出来的关心,在这里都显示出隐藏中的张力。很多象影片中出现的手绘本,以及浅野忠信亲手画的电车与婴儿图都与那个背景设计有关系。


  与小津对城市的感觉相同的是,侯孝贤镜头下的日本东京并不是通常影片下的现代化都市,他和小津一样着力于逮捉那些细致入微的生活气息,狭小的书店,温馨的咖啡馆,不停行驶中的电车。其实在那些街头巷弄里我们能够感觉到似曾相似的感受,没有坚硬突兀的庞然高楼和那些飞速的节奏,我们没有那种在摩登城市中易产生的过客似的疏离与孤独感。这种对生活的热诚同样包含着怀旧的偏好,侯孝贤在《咖啡时光》中曾经拍摄过夕张这个北海道煤矿停产地,但后来却因为与整片不协调而被弃用了。不过在《千禧曼波》中曾经有夕张的大段描写,那个寒冷的地方和印在雪地上的脸,还有夕张电影节张贴的一张张老电影海报,充满了怀旧和追忆。我对北海道的最初印象来自五木宽之的小说 《青春》系列,那个寒冷却充满人性温暖的地方,这也是侯孝贤和小津们对生活最初的热爱。


  侯孝贤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最标志性的东西便是那些室内的固定长镜头,事实上说是固定其实还是随着镜头内人物的行动性着缓缓的移动,只是不易察觉。象小津最具特色的低机位标志一样,在《咖啡时光》中侯孝贤也在影片的室内镜头采用了低机位,这当然和日本人席地而做的习惯有关。但当站立人物进入到画面内,镜头做出微调,这些镜头就象让观众的视线,有种互动的参与。镜头中的构图有些杂乱,甚至人物都可以不存在于画面之中,这便是侯孝贤不同于小津的特色,这种处理方式下画面有时候反而没有焦点,甚至在空镜头下用声音来代替故事的讲述。


  忍不住想提一下浅野忠信这个演员,虽说他不是影片的中心人物,但是他的表演让我感到说不出来的欣赏,就象香港的梁朝伟,任何一种角色对他而言皆可胜任,他的表演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无形的境界,如果称他是当今日本第一实力男星,事实也并不为过。而且不仅于此,他亲手画制的电车图展现了他另一方面的才华。女演员一青窈这个女孩能够在影片中出演似乎离不开她出生于台湾这个背景,加上原本自身具有的文艺气质颇合角色的需要。


  对于《咖啡时光》杂七杂八的说了很多,有些乱,多少包含着个人主观的一些感受,对于这部电影侯蕴含着侯孝贤的一些改变和尝试,也带着对大师小津的敬意。事实上侯孝贤并不是在讲一个故事,白描式的平淡生活就象是坐在咖啡馆中,喝一口咖啡望着窗外,让时光在恍恍忽忽中流逝,而窗外的每一刻形形色色发生着数之不尽的故事,只不过你是否从中看明白多少,空闲时不仿耐心体味一二。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