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纪录片是怎样诞生的
最早在电影院播放的“新闻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的前身。电视普及以后,专题片曾风行一时,《
《
4000万美元和8000人民币:金钱的作用力
如果你没有收藏《
《
《
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
国家地理频道(国际)常务副总裁史伯恩把纪录片分为三个种类:一类是适合全球观众收看的纪录片,这种纪录片往往制作费用很高,它需要高收视率来支撑制作费用。《
第二种是本土纪录片,这一类纪录片针对本土市场,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相通的地方播出,表现观众熟悉的场景。
第三种是时下最流行的形式,制作者只为表达自己的看法,不针对观众
的需要,任何喜爱拍摄的人只需要自己的摄像机,在自己的苹果电脑上就可以完成。这样的纪录片费用更低。
按照他的分类,像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Discovery)制作的关于动物、考古、探险类题材的纪录片,由于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水平,目前中国的制作力量还不能企及。国内的一流纪录片,大多还是属于第二种的本土纪录片。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能仅仅因为大题材纪录片数量少、水平不高,就断言中国的纪录片整体水平不高。上海纪实频道《
史伯恩去年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在观看了很多中国的纪录片后,他评价说,中国本土导演能够拍出很多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纪录片。中国之所以缺少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是因为自然科学题材的纪录片需要很高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他说,成都有人拍摄了一部关于猴子的纪录片,花了半年的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另有一些制作人认为,必须正视中国纪录片制作在资金水平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的差距。吴海鹰说,如果上海电视节上设置十个纪录片奖项,而英国BBC有十部纪录片参赛的话,这十个奖项都将被BBC捧走。中国的纪录片还停留在“选题制胜”的阶段。制作大题材、大制作的纪录片是他和其他许多纪录片编导心中的梦想。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小题材的美丽
当王刚配音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广告语响起时,我们习惯地开始走进某个平常人的悲欢离合或者生离死别,在真实而又普通的百姓故事里,每个观众都在寻找自己需要的慰藉。
叫好又叫座的《
在中国,只有当纪录片栏目出现后,普通人的纪录片热情才真正被激发。上海电视台的《
纪录片栏目的出现无疑大大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但陈晓卿认为,对于纪录片来说“栏目化是一把双刃剑”,栏目为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出口,有的纪录片在业界已经很有影响了,但如果它没有与观众见面,也是不完整的。但是,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的个性特征和非政府的立场,如果要把它当作公共物品在公共媒体中播出,个性会被减损,所以,不少纪录片在播出时已经妥协。
另外,纪录片节目与一般的节目不一样,必需长时间的拍摄周期和编导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但是,电视台用管理其他栏目一样的方法管理纪录片栏目,考虑到操作的便利,选择小题材成为必然。
《